健康養身★調查:失眠者睡覺前後3成情緒負面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發表的「國人睡眠前後心理情緒調查報告」指出,失眠者無論在睡前或起床後的情緒,約有3成偏負向感受,明顯高過非失眠者1成以內的負向感受,顯示一覺好眠除了補足生理上的活力,對心理情緒也有莫大幫助。

這項調查針對1070位15-59歲,居住於大台北、大台中與大高雄地區的民眾,於今年2月初以電訪方式完成。

調查指出,民眾睡前及起床後,放心、滿意、愉悅、舒服、期待等正面情緒平均高達6成以上;至於焦慮、失望、難受、不抱期待等負面情緒,起床後比例明顯高於睡前比例,僅有「活力不足」從睡前的54.1%降為起床後的26.8%。

長庚紀念醫院睡眠中心及精神科臨床心理師吳家碩針對睡覺前後的負向感受解釋,民眾在起床後負向感受較明顯,可能是因為面對上班、上課等壓力,以及睡眠過程中品質不佳、沒睡飽所致,綜合這些因素導致「起床氣」。

調查另將失眠者與非失眠者分類後交叉分析,結果顯示,失眠者睡前有30%偏負向感受,非失眠者則僅有7.8%偏負向感受;而起床後失眠者的負向感受有33.3%,非失眠者的負向感受則為10.1%,兩相比較比例懸殊。

吳家碩分析,睡眠品質包括生理、心理及環境因素,習慣性失眠者可能因為焦慮、壓力等負面心理因素,導致睡眠品質不好,而睡不好又造成隔天的負面情緒增加,惡性循環。

台灣睡眠醫學會理事長、新光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指出,根據美國柏克萊大學研究,充足良好的睡眠能活化控制情緒的神經,因此良好的睡眠會使正向情緒增加,不足的睡眠則讓負向情緒增加。

林嘉謨建議,民眾可培養睡前讀書、聽緩和音樂等習慣,先將心情轉化為正向,提昇心理因素;同時挑選適合的床具、將室溫控制在18-21度睡眠最適溫度,加強環境因素,讓自己更能一覺好眠,隔天活力滿滿!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54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返鄉過節時許多親戚朋友的問候,許多人都會感覺不知道怎樣面對回應才好,答這也不是答那也不是,本來應該是充滿喜氣與家人團聚的過年,反而變成想要迴避與壓力的社交場合。 破除「人比人氣死人」魔咒 怎麼解看這裡諮商心理師陳劭旻說明,長輩與親戚的問候之所以會成為壓力,原因是很多對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鼠年來臨,伸展運動不可少,物理治療師特別設計「鼠年如意操」,新的一年,要健康就要動起來。鼠年如意操 一起健康動次動「鼠年如意操」共有4招8式,是全身協調性的動作,有助強化核心及心肺功能,可以全部做,也可以是自身情形,選擇部分動作重複做。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仁文指出,這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年節送禮許多人會選擇芝麻蛋捲、葡式蛋塔、鳳梨酥等精緻糕點。不過,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提醒,這些食物大部份都含有過多的飽和脂肪,且熱量偏高,如果吃多了,除了易導致肥胖外,還可能造成高膽固醇和心血管負擔。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台灣從107...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許多家長一發現孩子體溫超過38℃,就直覺是發高燒,趕緊送至急診室,希望盡快服用退燒藥物,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禹銘表示,發燒是免疫系統啟動的生理現象,如果太積極退燒,對人體不見得是好事。   黃禹銘表示,許多老一輩的人習慣用手膚觸幼兒額頭,只要感覺發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