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舒壓★覺得失去價值感了,好恐慌!退休族陷入憂鬱,都是因為這4個原因...女性竟然比較適應退休生活!!

不再為工作忙碌,退休就會比較快樂嗎?許多人認為退休可以悠閒的旅遊或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但不少人退休後卻發現,新的生活與自己原先的期待不同,有不少退休族因此生活頓失重心、整天無所事事,反而讓心情變得更加憂鬱。

英國智庫經濟事務研究所曾公布研究報告,顯示剛退休時健康及精神狀況會小幅提升,但中、長期後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卻增加四成,身體出狀況的風險也增加六成。

臺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佳芬表示,曾有研究指出「退休」或「失業」確實是引發憂鬱的危險因子,臨床上常見不再工作的中老年人整天關在家中,對任何事都不感興趣,自己都不知道為何不開心。

而男、女對退休生活的適應力也不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李淑花表示,男性大多是家中的經濟支柱,退休後角色的轉換變化比較大,衝擊也比較多。女性大多跟親友維持不錯的互動關係,有比較圓融的社交網絡,因此退休生活較為適應。

《大家健康》在10月封面主題「退休族當心,別讓憂鬱盯上你」歸納退休族憂鬱纏身的4個主要原因:

覺得失去價值感了,好恐慌!退休族陷入憂鬱,都是因為這4個原因...女性竟然比較適應退休生活!!

 

1、退休前未事先規劃

很多不適應退休生活的人,不是對退休生活「有錯誤想像」,而是「根本沒有想法」。由於欠缺規劃、沒有目標,真正面臨退休生活時,可能感到空虛,導致越來越不開心。

 

2、覺得失去價值感

離開職場後突然多出許多時間,讓退休者不知道要做什麼,甚至感覺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

 

3、跟家人相處出現問題

有些人跟家人相處上本來就有些問題,以前還能藉由工作逃避,一旦完全回歸家庭,問題再度浮上枱面。

 

4、原訂的退休計劃被打亂

有些人原本對退休生活有所規劃,卻因突發事件導致計劃被迫改變,例如:配偶罹患癌症、小孩出意外等變故,打亂原本規劃,因而出現適應障礙。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大家健康》雜誌總編輯)葉雅馨表示,「退休」是許多人工作很多年後期待的。在全球高齡化社會的趨勢下,退休應該可視為人生階段另一個開始。心理上需調適自己角色的轉變,也應及早規劃,可以朝四個面向進行:做運動、培養嗜好、親友相聚、加入志工行列等,享受樂齡生活。

 

【更多資訊請上《大家健康雜誌》;《大家健康雜誌》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當我完成了這本生命故事,靜靜地回想著一路走來,從就讀七年的餐飲科系到畢業後五年的餐飲工作,前後重疊的十年餐飲時光,後來究竟是怎麼走入心靈療癒的世界,又是如何在三十歲後的人生,一步一步地圓滿著小時候的夢想?若不是生命中有這位用心生活的實踐教練——王慶玲老師,在〈邁向天賦之旅〉的...

閱讀詳情 »

隨著老化出現的心理挑戰與壓力 文/陳亮恭(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老化過程中,除了身體器官功能的退化之外,面對老化過程,心理上亦有各種挑戰。   有人說,成長是一個不斷獲得的過程──學習新知識技能、新生活經驗、結交新朋友與組成自己的家庭,然而,隨著個人生活中紅帖與白帖的比...

閱讀詳情 »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專訪奧修能量平衡治療大師阿努 身體敞開最真實的你 照你原來所是,愛你自己。 從一個人的身體來看,接觸是生命存續的基本需求。當一個生命誕生到這個世界,當經過母親十月懷胎子宮緊緊包覆,那種溫暖、安全、舒適環境與情感,似乎是我們一生都不會忘記的身體記憶。這可能是為何我們內心深處,總...

閱讀詳情 »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走出舒適圈 為人生下載新程式吧!  下班了,走出熟悉的大樓,你搭著平時常坐的那班車回家。路上的風景雖然每天有些許不同,但並不是一直都會注意到,更多時候要等到季節走了一半,你才會突然發現哪裡的葉子紅了,或哪裡的花開又謝了。回到家,熟門熟路切換了一個輕鬆的狀態,和家人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