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要想孩子頭好壯壯 !十種食品不可少喔!快快記下來^^

要想孩子頭好壯壯 !十種食品不可少喔!快快記下來^^

怎樣讓自己的孩子變得聰明伶俐呢?依我看,與其花重金購買形形色色的幼兒益智保健品,不如在日常生活中適當多吃些有益智健腦功效的食品。

下面十種食品就是給兒童益智健腦的“高手”:

●魚類:古人有“魚之味,乃百味之味,吃了魚,百味無味”之說。魚類中富含的球蛋白、白蛋白、含磷的核蛋白、不飽和脂肪酸、鐵、維生素B12等成分,都是幼兒腦部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素。有專家認為淡水魚所含不飽和脂肪酸沒有海魚高,而且今天中國的淡水魚養殖水域污染較嚴重,因此建議,孩子食用淡水魚和海水魚的比例最好為1∶2。

●蛋類:無論是雞蛋、鴨蛋、鴿蛋,都提倡孩子吃全蛋。蛋類不僅是極好的蛋白質來源,而且蛋黃中的卵磷脂經吸收後釋放出來的膽鹼,能合成乙酰膽鹼,乙酰膽鹼能顯著改善孩子的記憶力。此外,蛋黃中鐵、磷的含量較高,也有利於孩子的腦發育。

●核桃仁:核桃仁能益血補髓、強腎補腦,是強化記憶力和理解力的佳品。核桃最適合腦力工作者,尤其是白領女性和小孩子吃,因為這部分人往往用腦過度,很耗傷心血,常吃核桃能夠補腦,改善腦循環,增強腦力。父母可以燉核桃粥給孩子吃,也可以將搗碎的核桃仁與黑芝麻攪拌後,做成餡餅或包子給孩子吃。核桃仁含油脂較多,不易消化,一般3~6歲的幼兒每天吃3~4顆大核桃仁就夠了。

●杏仁:杏仁不僅是一種營養素密集型堅果,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和鈣、鐵等礦物質,在許多文化中,它還是浪漫和健康的代表。杏仁的營養價值十分均衡,不僅含有類似動物蛋白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脂肪等,還含有植物成分所特有的纖維素等。大顆的甜杏仁有養心、明目、益智的功能,經常服用可讓孩子變聰明。將買來的杏仁去皮後與花生、黃豆同泡,用豆漿機做成杏仁花生豆漿給孩子飲用,利於孩子吸收。

●大棗:棗有“天然維生素”的美譽。晚上給孩子飲紅棗湯或吃一把鮮棗,可攝入大量維生素C、微量元素,有安神益智的作用,能讓半夜容易夢魘的孩子睡得踏實,增強入睡後的“潛在記憶”。

●龍眼肉:龍眼也叫桂圓,對體弱多病的孩子有養血安神的作用,長期服用可改善孩子的健忘現象,有強心益智的功效。中醫認為,桂圓是補血益心之佳果,為益脾長智的要藥。但龍眼肉多濕熱,無論是鮮龍眼還是龍眼乾,一周最多吃三次,貪食容易讓孩子上火,出現大便乾結等問題。

●蜂蜜:由於蜂蜜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經現代醫學臨床應用,服用蜂蜜可促進消化吸收,增進食慾,鎮靜安眠,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對促進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有著積極的作用。因為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所需各種營養成分,包括多種益智成分,蜂蜜中幾乎都含有。調入溫開水服用,可以治療小兒便秘。早上服用最佳,也可以塗抹在麵包片或饅頭片上食用。

●蘋果:有的科學家和醫師把蘋果稱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全科醫生”。它含有能增強記憶力的蘋果醇素。盡量讓孩子吃新鮮蘋果,而不要吃高溫加工過的蘋果脆片,以及調入大量穩定劑和口味調節劑的勾兌型蘋果汁。現榨蘋果汁最好連皮一起榨取,並讓孩子在十分鐘內飲完,防止蘋果醇素氧化。

●葡萄:葡萄富含營養,被譽為“水果皇后”。紫色葡萄比淺青色的更佳,葡萄是公認最佳的抗氧化劑之一,能補肝腎,益氣強記,益智聰明,但孩子每天的食用量最好控制在200克內,以免攝入太多醣類影響對正餐的攝取。

●黑木耳:能淨化血液,輕身強記。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木耳性甘平,主治益氣不飢等,有補氣益智,潤肺補腦,活血止血之功效。對喜歡吃肉、漢堡等高脂食物的小胖墩來說,黑木耳釋放出來的鹼性物質能夠吸附導致腦供血不足的腦動脈粥樣斑塊,使記憶力和思考力得到顯著提升。木耳不可不食,又不可多食,特別是孕婦、兒童食用時更應控制數量。

❤~健康資訊和大家分享~祝大家神清氣爽,健康滿分~❤

 

其他閱讀:

一定要看!看完之後才知道自己刷牙方式錯誤!

9成9民眾有牙周病全因為錯誤刷牙!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5480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街頭巷尾咖啡連鎖店林立,煮完的咖啡渣多數被丟進垃圾筒,其實它們的功能還真不少,多數店家都很樂意提供不用的咖啡渣,所以不妨將這項免費的資源收集起來,減少垃圾,發揮大大妙用!有「咖啡博士」之稱的台灣農藝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王裕文表示,咖啡渣最常見的用途就是放菸灰缸中除臭。因為咖...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有算過自己1天坐著的時間有多長嗎?是否有「坐」超過8小時以上呢?即將邁入新的1年,在迎接2020年的前夕,為自己訂定每天「坐」不超過8小時的目標吧!根據1篇刊登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的研究指出,平日每天久坐時間若少於8小時,憂鬱及焦慮程度比久坐超過8小時者更低。 &nb...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指出,肌少型肥胖症患者,患有慢性疾病的機率也比較高,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而缺乏維他命D2、吸菸也是造成肌少型肥胖症的因素之1。為此,財團法人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特別邀請肥胖症專科醫師劉伯恩,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國人肺癌的發生率持續攀升,但因為早期沒有症狀,往往發現時都已是中晚期,以至於存活率不佳。成大醫院影像醫學部黃莉婷醫師表示,歐美大規模的研究發現,低劑量電腦斷層在高肺癌風險的族群中,可早期偵測能治癒的肺癌,降低肺癌死亡率20%。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 敏銳偵測肺部節結低劑量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