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補充維生素 C,有效提高免疫力

愛美的女性都知道這句口號—「多 C 多漂亮」,不過,維生素 C 對於孕媽媽的意義可不僅僅是帶來漂亮那麼簡單。

維生素 C 的作用

◎維生素 C 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為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由於它具有防治壞血病的功效,因而又被稱為抗壞血酸。抗壞血酸對.系統具有保護、調節、促進和催化的作用。

◎維生素 C 可以提高白血球的吞噬能力,從而增強人體 的免疫能力,有利於組織創傷的癒合。

◎維生素 C 還能促進淋巴細胞的生成,提高身體對外來和惡變細胞的識別和滅殺。它還參與免疫球蛋白的合成,保護細胞,保護肝臟,具有解毒的作用。

◎維生素 C 能確保細胞的完全性和代謝的正常進行,提高鐵、鈣和葉酸的利用率,促進鐵的吸收,對改善缺鐵性貧血有輔助作用,可加強脂肪和膽固醇的代謝,預防心血管和動脈硬化。

◎維生素 C 能促進牙齒和骨骼生長,防止牙齦出血,還能增強身體對外界環境的應變能力。

◎維生素 C 對胎寶寶骨骼和牙齒發育、造血系統的健全和身體抵抗力的增強有促進作用。

 

缺乏維生素 C 的危害

維生素 C 缺乏會影響膠原的合成,使創傷癒合延緩,毛細血管壁脆弱,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如果孕媽媽體內嚴重缺乏維生素 C,可使孕媽媽罹患壞血病,還會引起胎膜早破,增加新生兒的死亡率,且容易引起新生兒低體重、早產。

 

孕期每日攝取量

維生素 C 是人體需求量最多的一種維生素。成人每日供給 80~90 毫克就能夠滿足需要,孕媽媽在此基礎上需要再增加 20~40 毫克,懷孕早期每日宜攝取 100 毫克,懷孕中期和懷孕晚期則每日均為 130 毫克。

 

這樣補充維生素 C

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維生素 C,必須從膳食中獲取。維 生素 C 主要存在於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中,水果中的酸棗、奇異果等含量最高;蔬菜以番茄、辣椒、豆芽含量最高。蔬菜中的維生素 C,葉部比莖部含量高,新葉比老葉含量高,有光合作用的葉部含量最高。

維生素 C 是水溶性物質,易被氧化破壞,過熱、遇鹼性、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都會破壞維生素 C,因此在烹調過程中,應儘量縮短洗煮時間,避免大火煎炒,以防維生素 C 流失。

 

 ---本文摘自《懷孕安胎養身大全》一書 補充維生素 C,有效提高免疫力

補充維生素 C,有效提高免疫力

孕媽媽情緒不穩定,可能導致胎兒畸形?

更多精采內容見<懷孕安胎養身大全>

 

完美孕產必讀,幸福媽媽祕訣 

★營養專家+婦產科醫生聯合撰寫,滿足懷孕期間女性的健康護理和胎兒養護,一本適合父母的孕產百科全書!

★本書以懷孕前後的10個月為主線,分週闡述,妊娠280天,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一週一小節,天天告訴你!

★將胎寶寶每周、孕婦營養、孕婦日常生活護理、孕檢、胎教、適當的運動等孕期知識全收集,像是身邊有一位婦產科專家隨時隨地關心你、指導你!

 

○分週闡述,貼心指導

媽媽每一週的懷孕變化、寶寶每個月的成長情況,本書分成40週告訴你每週宜忌、必做檢查,讓每個新手媽媽都能獲得最好的照顧! 

○專業知識,分門別類

胎教怎麼做?孕婦飲食要注意什麼?所有懷孕相關專業知識通通告訴你,查閱方便,新手爸爸也能簡單上手,輕鬆了解和參與懷孕大事! 

○真人圖解,孕產圖書

本書配合數名孕婦媽媽的40週懷孕過程追蹤拍攝,並佐以示意圖,讓你了解寶寶每週在媽媽肚子裡的變化,大量精美彩圖,絕對簡單易懂!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人類智庫 www.humanbooks.com.tw》;歡迎加入《人類智庫》 www.facebook.com/humanbooks粉絲行列。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外電報導,肝癌治療突破困境有新選擇!2017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中公布的第三期試驗結果顯示,對於無法手術切除之肝細胞癌(HCC)的患者,使用口服新標靶藥物作為第一線療法,可使無惡化存活(PFS)時間延長3.7個月,較現有健保給付治療藥物增加一倍存活時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你知道嬰幼兒常見的中毒原因是什麼嗎?竟然是誤食藥物!臨床上,有不少嬰幼兒因為吃了大人的藥物,進而導致中毒;還有就是小朋友食物中毒也很常見,尤其是夏季來臨,若是不注意清潔衛生,不只是小朋友易食物中毒,大朋友也易食物中毒,不得不慎。誤食降血糖藥、安眠藥大千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擔心第一印象差? 五成男性飽受掉髮困擾國內植髮診所日前公布一項「男女形象魅力指數網路大調查」,共調查1,047位18歲以上網友,調查出超過五成男性擔心掉髮或禿頭,另外針對男性自認初次見面的女生會最在意自己哪個部位調查,結果高達半數男性(49%)自認女生最在意自己「頂上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4歲的潘小弟弟在2歲時常出現無意義且重複的行為,經醫師診斷為自閉症。接受物理、職能及語言治療後,潘小弟弟的情緒行為及溝通能力明顯改善。一般而言,若發現孩童有自閉症的症狀時,家長應盡早尋求早期療育團隊的協助,針對孩子主要問題接受各專業的評估,不但能幫助家長更了解孩子的狀況,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