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蚊蟲叮咬勿抓癢 以免造成蜂窩性組織炎

(健康醫療網/關家慶報導)1名24歲女性,到運動場散步,沒想到返家後,腿上開始出現紅疹、長包,且兩天後症狀加劇,不但奇癢難耐,甚至已抓破皮造成感染;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科主任邱品齊指出,進一步檢查後,發現患者原來是被跳蚤叮咬所致,這時就應避免抓癢,否則嚴重時恐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臨床上,因蚊蟲、跳蚤等叮咬而就醫的患者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主要是因春夏期間,天氣較為悶熱且潮濕的緣故;邱品齊說,尤其許多患者因皮膚本來就容易過敏,一旦被蚊蟲叮咬後,就容易變成紅豆冰,若又被南部田間常見的隱翅蚊叮咬,恐症狀更為嚴重。

主任邱品齊進一步說明,像是遭跳蚤叮咬後,當跳蚤的毒素進入體內,恐沒隔幾天,就使患者開始出現紅疹、長包等症狀,因此從事戶外活動時,一定要事先塗抹防蚊液,才能避免被叮咬,或是被抓破皮導致感染。

另外,家裡若有養寵物,應定期帶寵物接受除蚤,才能避免讓蚊蟲、跳蚤等有孳生的機會;邱品齊說,平時居家環境也應養成清潔的習慣,最好窗戶裝設紗窗,若有地下室也應定期除蟲,若被蚊蟲叮咬時,可先塗抹止癢藥膏,除非症狀仍未好轉,則應盡快就醫治療,才能避免症狀加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80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上班族洪小姐在公司擔任高階主管,每天日夜忙碌,眼袋漸漸顯現,看起來疲憊又老態,想進行眼袋手術又怕恢復期太長,傷口被同事發現不好意思。後來至整形外科診所,經林敬鈞醫師評估後,為洪小姐進行複合式眼袋手術,不以傳統外開來割眼袋,完全看不出疤痕,恢復快速,也明顯改善眼袋,看起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人說類固醇藥膏擦了皮膚變薄,能不擦就不要擦?但是市面上許多外用藥品都含有類固醇成分,到底該怎麼辦?對此,食藥署教您如何正確使用類固醇藥膏,並破解常見三大迷思。【迷思一】症狀差不多,上次剩的藥繼續用?類固醇藥膏主要有四大作用:抗發炎、免疫抑制、抑制增生、血管收縮,且有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20多歲的陳先生體型較胖,動不動就流汗,身體常冒出大塊溼疹,至皮膚科門診就診,醫師開給類固醇藥膏,提醒他「見好就收」,不要長期使用,也別塗太厚,但他勤於擦藥,不料,皮膚變薄,容易乾癢。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許多皮膚科乳膏都含有類固醇成分,可迅速止癢、抗發炎、免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第2級疫情警戒維持至8月2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社區大學、學習中心、社區照護關懷據點、親子館等,符合防疫措施能夠適度開放,超商茶葉蛋或關東煮,由店員服務夾取就可販售。 陳時中表示,8月10日至23日仍維持大多數管制措施,但超商熱食販售,例如茶葉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