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薏米稱為『生命健康之鑰』!,薏米神奇七大神奇功效,您一定要知道 !歡迎分享,功德無量

薏米稱為『生命健康之鑰』!,薏米神奇七大神奇功效,您一定要知道 !歡迎分享,功德無量

薏米是很多人熟悉的食材,最熟悉的做法莫過於薏米煮冬瓜,可用於祛濕,其實夏天吃薏米是有很多養生功效的,對身體很多機能都有提高增強的作用,下面就趕緊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薏米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種仁。薏苡屬多年生植物,莖直立,葉披針形,它的子實卵形,白色或灰白色。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被譽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在歐洲,它被稱為“生命健康之友”。薏米大多種於山地,武夷山地區就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古代人把薏米看做自然之珍品,用來祭祀,現代人把薏米視為營養豐富的盛夏消暑佳品,既可食用,又可藥用。
  薏米的功效


  1、減肥主食
薏仁是五穀類中纖維質最高的,低脂、低熱量,是減肥的最佳主食。它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油脂、維生素、礦物質和醣類。有美白、除斑功能,對下半身水腫的人尤具療效。
  2、預防心血管疾病
若每天食用50-100 克的薏仁,可以降低血中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並可預防高血脂症高血壓、中風、心血管疾病以及心髒病。
  3、降血脂
因為薏仁含有豐富的水溶性纖維,可以由吸附膽鹽(負責消化脂肪),使腸道對脂肪的吸收率變差,進而降低血脂肪、降血糖。
  4、促進新陳代謝
薏仁可以促進體內血液和水分的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等作用,並可幫助排便,所以可以幫助減輕體重。
  5、美白肌膚
薏仁因富含蛋白質,可以協助消除班點,使肌膚較白皙,若長期飲用,還可以達到滋潤肌膚的功效!
  6、預防和抵抗癌症
現代科學證實,薏仁內含的薏苡脂有阻止癌細胞生長及傷害作用。
  7、止瀉健脾
?比如有的人容易拉肚子,知道薏米能治療脾虛泄瀉,經常煮薏米湯喝,卻不見效果,這是因為用的生薏米性偏涼,如果用炒過的薏米煮粥或取一匙泡茶喝,效果就很明顯了。麩炒的比單純炒薏米健脾作用更突出。
中醫認為,具有補脾作用的藥物,經過麩炒可增強療效,緩和某些作用猛烈的藥物藥性。如果是脾胃不好,總是吃不下東西,要么吃點食物就腹脹,總覺得不舒服,在稀飯裡加一把麩炒薏米一起煮著吃,就能有效緩解食少、腹脹。會吃才能有效果。


  孕婦可以吃薏米嗎?
薏米是一種藥食同源之物,中醫認為其質滑利。藥理實驗證明,薏仁對子宮平滑肌有興奮作用,可促使子宮收縮,因而有誘發流產的可能。
專家介紹孕婦不宜食用薏米,這是因為在一些中醫文獻中,記載了薏米對孕婦有一定影響。 《實用中醫學》將薏米列為忌食傷胎之物;《本草經疏》將其列為“妊婦禁用”;《時病論》中記載“清湯之槐花,去寒之姜、桂,利濕之米仁……皆為犯胎之品,最易誤投,醫者不可不敬俱乎”等。
而現代的藥理研究表明,薏米油在不同濃度下,對豚鼠的子宮表現出興奮和抑制的不同作用。但這些作用僅限於動物實驗數據,孕婦因服用薏米而使子宮表現興奮致流產的病例未見文獻報導。

      吃與不吃,因人而異。因此,雖然薏米是藥食兩用的佳品,但孕婦能否吃薏米,是因人而異、按需而用的。如果有上述水腫、小便不利、脾虛泄瀉等症狀,準媽媽們可以在有經驗的中醫師或中醫師指導下,放心使用。而若是平時煲湯或煮粥時,放些薏米,也不需要太過擔心。因為這些情況下所使用的薏米量並不大(薏米的常用量為10~30克),應該比較安全。反倒是準媽媽若太過在意,甚至為此大發脾氣、擔憂不止,那對胎兒的影響可能遠比幾顆小小的薏米嚴重。當然,若是十分注意薏米對子宮的作用,或以前又未曾經食用薏米的,那大可不吃。


  寶寶可以吃薏米嗎?
因為薏米不太容易消化,寶寶還沒到添加輔食的3個月前是不提倡給寶寶吃的,而且薏米是涼性食物,寶寶吃多了也不是很好,特別不能單單給寶寶吃薏米,可以用攪拌機打碎了,加在大米粥裡吃。

薏米稱為『生命健康之鑰』!,薏米神奇七大神奇功效,您一定要知道 !歡迎分享,功德無量

歡迎分享~~~~~~~~~~~~~~~

 

其他閱讀:

為什麼德國要向臺灣買數百噸羅漢果?

因為羅漢果的抗病力很驚人喔!(歡迎分享)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6079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心臟病人所出現的不適症狀,很可能不只是心臟問題!臨床上,就有一位四十歲女子,因心臟病合併有自律神經失調,服用西藥後出現頭痛與噁心等症狀,進一步以中藥治療後,不適情況即獲得緩解。收治這名女子的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張仁旭表示,該女子患有早發性心室收縮,常覺得會心悸、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你每天滑手機幾小時?最新調查發現,國人每天使用智慧型手機高達3小時以上,屈光不正高居全球第一,成就台灣成為近視王國的「美譽」。眼科醫師指出,長時間、近距離使用智慧型手機等3C產品,容易用眼過度造成近視,而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退化性疾病,也都會提早報到。該項調查是由國際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在忙碌的科學時代,人腦日理萬機,而肝更加忙碌的處理營養生化機制並解百毒。過度忙碌容易引發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往往讓肝炎患者聞之色變!中醫師李深浦表示,肝硬化會影響全身健康,要使身體健康,首重養肝;必須要有充足睡眠、提升自體免疫、維持運動,再搭配養肝中藥,提升肝臟機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現今大眾普遍擔心體態發胖的問題,對於含有糖分的食品,常會有避免使用的情形;其實,人體對於糖分也需要有一定的攝取量。營養師強調,人體缺糖就像手機沒了電,需要補充葡萄糖才能提供身體機能運作,而蜂蜜、麥芽糖與蔗糖等都是很好的天然糖分來源,除了可以滿足人體基本的糖分攝取,並替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