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蕁麻疹難防病因多 拒吃海鮮也會發作

蕁麻疹難防病因多 拒吃海鮮也會發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蕁麻疹是國人常見的皮膚病症之一,好發於各年齡層,盛行率為20%,由此推估全台灣將近每5人中就有1位有蕁麻疹的困擾,但提醒民眾要多注意,當蕁麻疹發作時,若是不斷的去抓它,恐會變成濕疹。

蕁麻疹主要是刺激物與免疫球結合所致

民眾常常以為蕁麻疹只要不吃海鮮、芋頭等刺激性食物就好,但事實上卻不是如此,蕁麻疹是典型的皮膚第一型過敏反應,經由外來過敏原與E型免疫球蛋白(IgE)結合,引發皮膚中或血液中肥胖細胞的活化反應,因而使得這些細胞中的組織胺釋放出來,這些組織胺會使得皮膚中的血管擴張、組織腫脹,也會興奮神經引起厲害的癢感。

辨別急性與慢性 才能有效根治它

臺大醫院皮膚科朱家瑜醫師表示,急性蕁麻疹來得快去得也快,常常突然發得全身到處都是,不到半天時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但頂多發作2~3天,就會自己痊癒。反之,如果蕁麻疹日復一日、反覆發生,造成令人困擾的皮膚病,並且超過6週以上,這時就稱做慢性蕁麻疹,甚至有人經年累月拖個好幾年不好的。

慢性麻疹病因多種 透過飲食控制也根治不了

慢性蕁麻疹通常都不是由食物過敏所引起的,若是食物過敏所引發,大多的病患不用幾天就會發現是什麼食物引起自己的過敏反應,只要稍加注意避免再吃到會過敏的食物,大多可以不藥而癒。

且要讓皮膚中的組織胺釋放出來,不一定是透過過敏反應,還有可能是物理性原因,包括冷、熱、壓迫皮膚、摩擦都有可能直接引發皮膚中的抗組織胺釋放出來,結果也會發生跟蕁麻疹一模一樣的疹子,自體免疫性蕁麻疹則是由於人體產生自體免疫抗體所造成的。此外,據台灣研究結果顯示,有高達7成以上的慢性蕁麻疹患者,長期處在心理壓力大的生活情況下,所以,壓力也是造成慢性蕁麻疹原因之一,因此,只要適當紓解生活壓力對於改善慢性蕁麻疹的病情有很大的幫助。

慢性麻疹口服藥物 需長期服用才有成效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是最難治療的一類,因為找不到病因,無法透過改變飲食來根治,所以,只能透過長期服用抗組織胺來控制病情,一來可降低皮膚的敏感度,二來也可以控制過敏反應的發生。

此外在服用藥物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只要吃過一次要覺得無效就會跟醫師要求換藥,因為抗組織胺的藥物需長期服用,而不是短期內就會出現成效的,因此,最好連續服用一周以上、甚至兩周若無明顯效果再來要求換藥,才是正確的方式。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我國成年人,高達八成以上,每日攝取的蔬果量,低於建議蔬果攝取量,顯示國人飲食習慣極為偏差,而多吃蔬果,對於身體究竟能帶來多大的幫助,英國近日就有最新的研究指出,多吃水果好處多,包括能降低血壓、降低一生整體死亡率、降低心臟病及中風死亡率,好處皆洋洋灑灑一一列...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中秋節只剩幾天就要到來,但在關心自己體重的同時,牙齒,似乎也必須納入中秋節最重要關切名單之一!因為根據統計資料顯示,中秋節過後,牙醫門診的病患竟多了一成五,其中,中秋節的所有食物,幾乎都和蛀牙二字扯上關係,包括酸性食物的柚子,與黏牙食物的月餅等等,若牙齒本來已經不太...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65歲的何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病史,但近一年來開始出現頭暈及健忘情形,常常出了門忘記帶鑰匙,經過輾轉求診檢查後,發現右側內頸動脈有80%嚴重狹窄,但尚未出現中風現象。 後來,在醫院的建議,接受了頸動脈的支架擴張置放術合併積極的藥物治療,頭暈顯著改善,認知...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中秋佳節是全家團聚、賞月、吃月餅的好時光,但多數民眾都因沉浸在這歡樂氣氛下,開始大吃大喝,尤其是烤肉,若一不小心,就會將許多致癌物質吃下肚。 對此,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蘇裕傑醫師表示,魚、肉類經燒烤後會產生亞硝酸胺、異環胺,不僅讓痛風病人尿酸升高,同時還會提高致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