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舒緩不適調體質 小孩也可以看中醫

舒緩不適調體質 小孩也可以看中醫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整理)

中醫的特點是「調整補強」,尤其對於功能性、慢性、長期反覆的疾病,有其獨特的方法,例如小小孩常見的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厭食、便祕,青少年常見的溼疹、青春痘、腸躁症、失眠、頭痛、月經問題等,用中藥來治療都有很好的效果。加上中醫著重的是身體的整體性,所治療的並不只是單一的疾病或症狀,而是改善「體質的偏性」,並針對當下的「表現證型」來處方用藥,因此多個問題可以一次解決。例如很多過敏的孩子,除了呼吸道的症狀外,還常有胃口不好、體形瘦小、尿床等問題,中醫認為這是肺脾氣虛的關係,用健脾補肺益氣的藥物,這些看似分屬不同器官系統的症狀,都可以一次得到改善。

嬰兒開始接觸副食品 即可服用中藥

常有爸爸媽媽詢問:「幾歲可以開始吃中藥?」其實不管多小的孩子,都可以看中醫。想想,古時候沒有西藥可以使用,從嬰兒時期,使用中醫治療是很普遍的方式。另外,看診的最重要的目的,其實是確定診斷,以了解孩子真正的病因。不過,爸爸媽媽們還是會擔心,中藥處方中不是單一成分,因此一般的建議是,孩子開始吃副食品了,腸胃道已經接觸母奶、配方奶之外的食物,就可以服用中藥。當然,對於較小的孩子,醫師也會盡量的簡單處方,不會開太過複雜、多味的藥物。

藥品非保健食品 無病症勿亂吃

現在空氣、環境汙染嚴重,過敏兒愈來愈多,如流感、腸病毒等各種病毒感染大流行也時常發生,所以常有爸爸媽媽詢問,是不是需要給孩子「調養」、「補一下」好預防過敏、感染的發生?其實如果孩子沒有特別的症狀表現,並不必用藥治療或預防,藥物畢竟是藥物,需要在其適應症下使用,並不是「有病治病、沒病強身」,因為使用過當反而造成身體的負擔,讓孩子自然的生長才是最好的。另外,在台灣部分藥物常被當成食品來購買、烹調食用,長輩基於好意,給孩子服用坊間的「開脾方」、「轉骨方」、「四神粉」的情況也時有耳聞。但是,中藥畢竟是藥,是藥就不該亂吃,「有是證,用是藥」,在有治療必要的情況下,選擇專業醫師的處方,才不會吃出問題來。(資料來源/大安悅兒親子中醫診所高依帆醫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53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出門尋找口罩,詢問親友有沒有買到口罩,是這次年節假期不得不的自保「活動」。然而好不容易買到口罩,如果配戴方式錯誤,不用談武漢肺炎沒辦法防制,就連一般感冒病毒也擋不了。配戴口罩的方法首先要確定防水層(有顏色的那一面)在外,並注意口罩要完整包覆住鼻子與嘴巴,且使用一次最長...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引發口罩搶購熱潮,不少民眾甚至憂心到睡不好。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黃建榮提醒,想要做好個人防疫,關鍵在於睡好覺、多休息,建立良好的非特異性免疫系統,就能築好第1道防線。   黃建榮說,人體免疫系統可分為非特異性免疫系統(如T細胞)、特異...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時序進入冬天,不少人開始手腳冰涼、感覺氣血不足,開著暖氣雖然能暖和身體,總歸是治標不治本,所以人體為了增加體溫和暖身驅寒,就會開始進食一些補氣的食材或藥膳,想辦法補元氣、暖身體和養血。   氣候寒冷,空氣也變得乾燥,人體皮膚也變得乾燥,容易上火、畏寒怕冷,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服用藥物控制高血壓,卻遲遲不見好轉,當心可能是腎上腺異常!60歲的吳先生患有嚴重高血壓,身為外科醫師的他長期服藥,卻始終控制不佳,來到台北慈濟醫院就診後,安排核磁共振發現腎上腺腫瘤,照會泌尿科醫師執行手術。微創中心蔡曜州主任運用高難度「單孔後腹腔鏡腎上腺切除手術」,微創...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