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舌頭破洞兩週未癒合 恐為癌變

舌頭破洞兩週未癒合 恐為癌變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頭頸部為人體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人與人相處的第一印象,口腔若有腫瘤生長,將明顯影響基本生活機能,包括咀嚼、說話、吞嚥等不便,晚期口腔腫瘤也可能影響頭頸部外觀。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頭頸部喉頭頸科主治醫師戴世光表示,口腔若有不正常的腫塊或超過2週未痊癒的傷口,就需至醫院檢查是否為癌細胞生長,以便及早治療,才能避免腫瘤進展而增加治療難度。若口腔發現紅、白色斑,也可能為癌前病變,必須及早診斷並定期追蹤。戴醫師進一步表示,舌癌是國內口腔癌發生比例最高的部位之一,舌頭不僅負責咀嚼、吞嚥、說話,也是味覺器官之一,若太晚治療,則會導致上述功能障礙。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民國100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口腔癌盤據男性十大癌症死因第四位,由此可見,口腔癌的預防及治療不容忽視。頭頸部的癌症中,以口腔癌發生的比例最高,引發口腔癌的主因為不當的生活習慣,包括抽菸、喝酒及嚼檳榔。戴世光醫師表示,口腔癌早期治療其存活率可達85~90%,若到晚期治療則存活率下降到僅50%左右,無法控制的口腔癌病兆將形成無法癒合的傷口、不僅會有發炎出血的現象,伴隨的組織壞死還會散發臭味,使病患失去生活品質。

戴醫師說明,口腔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以舌癌為例,因血液供應豐富,手術須反覆處理出血的問題,傳統手術使用高溫電燒、綁線等方式來止血;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新式手術器械可以減少電燒及綁線的使用,例如超音波手術刀利用超音波震動原理封閉血管,週邊組織熱傷害可以降低,而且止血效果比傳統電燒更好,對於血管豐富的口腔癌手術,可以因為出血狀況的減少而手術時間大大縮短,醫師可以有好的手術視野更專注於手術切除範圍的掌握,不過此類新式手術器械需患者自費選擇使用。

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罹患口腔癌的患者,其平均年齡在50-55歲之間,大多原本為家庭經濟的主要支柱,若因口腔癌影響健康,對於家庭與社會的衝擊不可小覷。因此,醫師提醒民眾,預防勝於治療,平時若有抽菸、飲酒及嚼檳榔等嗜好,應盡早戒除,若發現口腔內有不正常白斑、紅斑,或無法癒合的傷口,應及早就醫檢查治療。此外,國民健康署提倡的癌症篩檢包括免費口腔癌篩檢,對於有抽菸及嚼檳榔嗜好民眾可多加利用。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17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全球疫情拉警報!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宣布COVID-19(武漢肺炎)進入大流行(pandemic)階段,有些民眾擔心遭到感染,出現胸悶、恐慌、呼吸不順,甚至失眠、焦慮等症狀,生活步調大受影響。安眠藥品有管制 需配合醫師處方有些民眾過於焦慮以致想藉由藥物來減緩不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體重逼近破百的19歲小陳參加兵役體檢時,意外發現肝指數超標,起初醫師診斷為脂肪肝,建議小陳開始減重,一年後雖然瘦身有成,但肝指數卻仍居高不下,轉而追蹤發現尿液中的銅離子異常飆高,確診為威爾森氏症。威爾森氏症為遺傳疾病 青少年晚期好發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林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病毒仍肆虐全球,目前疫情雖有稍緩,但有國外專家預言新冠病毒到冬季時仍會捲土重來,甚至也有專家認為新冠病毒會像流感一樣每年流行,因此研發治療藥物刻不容緩。長庚團隊繼找出數十株可結合新冠病毒的人類單株抗體後,仍不眠不休繼續以各種實驗設計方法找出其中最具治療新冠肺炎潛力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傳染病防治需要藉由感染科醫師專才,不論17年前SARS疫情暴發,與今年阻擋新冠肺炎疫情擴散,都匯集眾多感染科菁英,今(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例行記者會,專家諮詢小組,希望衛福部能重視感染科,能解凍醫學會限令,讓「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能在衛福部承認。 李秉穎不但是專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