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自我檢視! 帕金森氏症有四病徵

自我檢視! 帕金森氏症有四病徵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年約六十歲的張先生這幾年開始有一些動作上的遲緩,包括了手顫抖、僵硬、平衡協調障礙,漸漸臉部也有僵硬的情況出現,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以及生活品質,前往就醫治療後被確診為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病 恐從30歲就開始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楊程智表示,帕金森氏病的致病原因仍不明,只知道是一種退化性腦病,好發於老年人,其病理乃位於腦深部的黑質核內含多巴胺(Dopamine)的腦細胞大量死亡引起。一般而言,大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黑質細胞死亡,臨床症狀才會出現。由此推想,這些腦細胞很可能在三、四十歲時就己經開始逐漸消失。

帕金森氏症病徵

楊程智醫師說明,帕金森氏症則是指次發性帕金森症狀--有特定的發病原因,出現的顫抖往往不是典型的靜止性顫抖,或很早出現癡呆症或跌倒症狀。包括抗精神病藥物、病毒性腦炎、腦外傷、中樞神經毒物及其他腦病所伴隨的巴金森症狀如腦中風、腦瘤、癡呆症、水腦等。

如何診斷帕金森氏症?

而要如何診斷帕金森氏症呢?楊程智醫師表示可以從這四大症狀來看:(1) 靜止性顫抖:在靜止狀態下,手指、手臂會不自主地顫動,頻率為每秒約 3-5 次,約 70% 的病人皆有靜止性顫抖;(2) 肌肉僵直;(3) 運動不能、動作緩慢或減少;(4) 平衡失調,連帶著姿勢、步伐不正常,大多在末期出現。

帕金森氏症的症狀

楊程智醫師指出,患者主觀性的抱怨包括有亂動、異動症、顫抖、肌肉抽筋、平衡感受損、時常有強烈的疼痛、沮喪,以及睡眠失調。其他包括自主官能障礙以及各種神經性精神病表現(沮喪、燥動、困惑、認知受損及癡呆)等。

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藥物

目前左多巴綜合製劑是治療帕金森氏症最主要的藥物。左多巴製劑分子大,易與蛋白質競爭,所以藥效會受高蛋白質食物的影響,長期服用左多巴製劑的患者,在三、五年之後可能會出現「藥效波動」之現象,此時多類型藥物併用可幫助改善「藥效波動」之現象。

復健可控制病情

楊程智醫師建議,在治療上會先以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及做復健運動開始,此病雖然是一種退化症,可是現今的藥物發達,配合復健將可以把病症控制到一個程度。藥物效果不佳的患者亦可考慮手術裝入腦部深層電刺激加以治療。患者平時要注意防止跌倒,因此應要有輔助行走的工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68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2019年未來科技展即將在12月5日開啟,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邱俊誠團隊開發出智慧隱形眼鏡系統,將多向感測器放入鏡片,可回傳乾眼症相關數值,並作為醫師判斷病情依據,未來更有機會發展AR(擴增實境),讓虛擬畫面就在眼前呈現,還能開發遊戲,用途非常廣泛。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男性常見的癌症第六名為前列腺癌,尚未轉移的腫瘤可用手術、電燒等方式移除,然而發生轉移的前列腺癌,則以荷爾蒙療法抑制雄激素產生,做為主要治療策略。不過患者治療後,會產生抗藥性使腫瘤再度復發。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發現一種蜂膠萃取物,可以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讓治療前列腺癌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無小兒麻痺的世界」又更進一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專家小組日前宣布,三型小兒麻痺病毒中的第二型和第三型,已經在全球根除,目前僅剩第一型還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區流行。世衛非洲區域辦事處主任Matshidiso Moeti表示,「根除第三型小兒麻痺病毒,是邁向『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