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臉上過敏怎麼辦?首先先滲透參透過敏原!

臉上過敏怎麼辦?首先先滲透參透過敏原!
【臉上過敏的介紹】
由於臉部皮膚比較細嫩敏感,加上平日的風吹日曬和季節性變化影響,使得臉部容易出現過敏症狀,出現一些發乾、瘙癢、脫皮、水腫、起紅斑等症狀。臉部過敏是由於臉部肌膚接觸到過敏原而誘發的,那引起面部皮膚過敏的因素都有哪些?下面給大家說說較為常見的因素:

  一、個人因素:

  1、個人誤服了會引起自己過敏的食物或藥物。常見的有海鮮、芒果、果仁類食物、青黴素、磺胺類藥物等。

  2、年齡。年齡的增長會使肌膚也發生變化,有些人的皮膚會隨年齡增長變得敏感。

  二、環境因素:

  1、季節變換引起種種環境因素的變化,空氣中散佈的細菌孢子和花粉等致敏物質會大量釋放出組織胺,引起面部皮膚過敏。

  2、溫度變化。皮膚所適應的溫度突然變化會使敏感人群面部發紅、發燙。

  3、紫外線照射導致面部皮膚過敏。

  三、雜質

  1、灰塵。空氣中夾雜著的灰塵包括棉纖、皮毛以及各種纖維等,易使敏感人群過敏。

  2、化妝品。化妝品中含有的香精及收斂水等含有的酒精成分會對肌膚產生一定的刺激,敏感皮膚會出現過敏。

  3、花粉。鮮花盛開的日子,花粉隨風或昆蟲傳播,漂浮在空氣中,容易被人體吸入,接觸皮膚,對花粉過敏的人群這時極易引起過敏。

  4、寵物。動物喜歡舔自己身體以清潔散熱,這樣也使得動物皮毛上留有動物的蛋白質,部分敏感人群接觸到這些帶有動物蛋白的動物皮毛就會引起過敏。
臉上過敏怎麼辦?首先先滲透參透過敏原!
【臉上過敏怎麼辦】
臉上過敏,一般表現為紅腫、痕癢、脫皮等,雖然難受,但切記不可隨意的抓撓,否則損害皮膚,加深過敏可就後悔莫及了。在處理之前,我們要先搞清楚致過敏的原因,對症下藥。

  一、皮膚過敏常見的過敏原:

  1、灰塵
  2、花粉
  3、年齡  
      4、寵物
  5、化妝品
  6、食物、藥物
      7、紫外線照射
      8、溫度變化、季節變化


  二、應對

  針對不同的過敏原,作出應對是最為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1、由於灰塵、花粉、寵物等因素而引起而過敏的,則要注意保持環境衛生及臉部衛生,遠離這些過敏,創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環境會減低臉部過敏的幾率。

  2、化妝品成分的刺激導致過敏的,則必須及時更換化妝品,繼續使用只會使皮膚過敏更加嚴重。因此,選擇適合自己皮膚的保養品尤為重要。

  3、食物或藥物引起的過敏,個人體質決定了過敏原,因此只能認知並接受,分清並遠離自己過敏的食物或藥物,適當戒口總比忍受過敏好。

  4、溫度、季節的變化,不同溫度或季節,我們身處環境各個的條件(如濕度等)也會隨之變化,客觀條件的變化,我們要通過主觀調整來降低過敏機會,如多喝水、運動、通過空調等工具調節環境條件等

  5、紫外線照射。過強的紫外線會損傷皮膚,日常我們要根據紫外線強度做好相應的防曬措施。

  6、禁食刺激性食物,限制多脂肪、多糖飲食,忌酒類和海鮮類食物,多吃新鮮蔬菜。

  7、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臉部、四肢、身體的干潔。保護皮膚,不隨意抓撓等。

  8、平時要注重飲食均衡健康,加強體能鍛鍊,增強自身抵抗力。同時也要認清自己體質,不要勉強接觸過敏原。遠離過敏原,更好保護自己。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精神病友阿森患有被害妄想症,常覺得母親刻意監控他,導致親子間關係不佳。自從阿森來到八里療養院希望會館1年多的時間,他從房務清潔訓練員變成正式員工,今年母親節還拿薪水請媽媽吃飯,讓阿森的媽媽相當感動,原本緊繃的關係也獲得改善。 工作建立信心 阿森說,有工作後生活充實又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愛犬不出門,也會染心絲蟲?許多飼主對心絲蟲感染風險一知半解,以為毛小孩從小愛待在室內,就不會感染寵物致命疾病。為此,中華民國獸醫內科醫學會推出「心絲蟲感染風險量表」,只要簡單問題就能評估感染風險高低。 心絲蟲風險量表評估 心絲蟲感染風險量表分為6大問題,包括:家中寵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很多人都有偏頭痛的毛病,雖說吃止痛藥可以緩解,但是中醫針灸也能很快予以改善,效果可能比止痛藥還要來得快。除了針灸之外,平常也可以按摩這些穴位,雖然自己按摩穴位不如針灸來得有效,但也可稍微有所改善;此外,可服用中藥來調理體質,也能舒緩偏頭痛。 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台北市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黃軍瑋報導)膝關節使用頻繁,逐漸退化無可避免,加上肥胖及O型腿等因素,容易造成膝關節內側磨損而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據統計60歲以上的患者約有6成,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倍,經營傳統雜貨店的張女士就深受其害。傳統膝關節置換手術,須將全膝蓋切除再重新組裝回去,好的組織與壞的組織一併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