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腸道氣順免便秘 痔瘡和大腸癌不上身

腸道氣順免便秘 痔瘡和大腸癌不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傳統中醫認為「小腸有寒者,重便血,有熱者,必痔!」,是指腸道氣血不通,糞便容易堆積滯留於腸道,經常導致血瘀就進而會形成痔瘡。由此可見,想要預防痔瘡上身,就要從暢通腸道氣血著手,腸道氣血循環好,不要經常便秘,肛門不用費力,糞便能輕鬆排出,才能避免痔瘡發生,也進而能預防大腸癌。

現代人吃的食物過於肥甘厚味,也愈來愈精緻,而愈精緻的食物,其纖維質含量就愈少,當腸道減少蠕動就會降低血液循環而引起便秘,糞便停留在腸道內的時間愈長,會變得又乾又硬,必須用力才能排出,而過度用力就容易造成血瘀,進而產生痔瘡。尤其是肥胖、久坐、慢性咳嗽和懷孕婦女,都是罹患痔瘡的高危險族群。

痔瘡的症狀有便秘、肛門疼痛、便血、貧血等,而且痔瘡有分內痔與外痔,臨床上,卻有長期痔瘡便血,竟罹大腸癌晚期的案例;因此,一旦出現痔瘡也不要輕忽。翁廷淦藥師指出,糞便長時間堆積,不但容易影響腸道血液循環,進而發生便秘,且極易導致痔瘡,而糞便中的許多微生物,更會使腸道產生息肉,而息肉是大腸癌的前兆。 而對於痔瘡的治療,中醫會將痔瘡分為四型,包括濕熱型、腸躁型、脾虛型,以及氣滯型,並根據痔瘡患者的脈象,會分別給予具有清熱化濕、清腸潤燥、暢通血瘀,以及促進血液循環的中藥,以達到消除痔瘡目的。

痔瘡與大腸癌的發生與飲食和生活習慣有密切關係;因此,注意飲食調理,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對預防痔瘡與大腸癌很重要,尤其是要常保腸道氣順!翁廷淦藥師建議,減少攝取油膩厚味的食物,以免氣血停滯不行而便秘,可多吃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因為纖維不容易消化,一方面可以產生愈多食物殘渣,增加糞便的份量,另一方面纖維也可以刺激腸道蠕動,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排便。另外,也可服用含有生地黃、枳殼、姜活、茯苓、金銀花、當歸與地榆等中藥清熱活血,可使腸道暢通,進而預防腸道疾病發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676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今(16)日再度零新增新冠肺炎,也是連續4日沒有本土個案出現。台灣能提前部屬防疫的關鍵,昨(15)日中央流行指揮中心透露,在防疫醫師與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發現到1篇不同往常的「爆料文」,內容有當時湖北不明肺炎的病理檢驗,專業判斷下覺得相當不尋常,因此立即展開調查與防...

閱讀詳情 »

【圖文提供/媽媽寶寶】恭喜各位成為新手爸媽!為不知如何選購育兒用品,而覺得苦惱嗎?此次特別根據懷孕階段,為孕媽咪整理了購買建議,也將育兒用品分成5大類,提出數量建議,供新手爸媽參考。   依懷孕時程 給予購買建議   根據懷孕的不同階段,特別為孕媽咪整理了購買建議事項,並教媽咪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新冠肺炎延燒,台灣此刻需要普篩嗎?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副教授李建璋指出,普篩是指全國民眾都篩檢,全球僅全國30萬人口的冰島辦的到,以「廣篩」讓大部分需要的人可檢測較可行。醫師強調,若以「陽性覆蓋率」的篩查網來看,台灣為揪出1名陽性個案共篩120人,比韓國50人還多,篩檢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國內今(16)日無新增確診病例,昨(15)日新增96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50,703例(含47,407例排除),其中395例確診,分別為340例境外移入及55例本土病例。確診個案中6人死亡,155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