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腸癌知識大補帖 飲食與排便習慣最相關

腸癌知識大補帖 飲食與排便習慣最相關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統計,營養過剩或食入過多脂肪易罹患大腸直腸癌,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特別辦理癌症病友年會「癌症知識大補帖」活動,傳達包括癌症知識大補帖、癌症社區資源連結、營養餐盤、牙齒保健及安寧照護等知識,提倡健康飲食、定期健康檢查和罹病後定期追蹤的重要性。

豐原醫院腫瘤個案管理師黃綺麗表示,飲食和排便習慣,與大腸直腸癌息息相關,例如44歲已罹癌10年的邱小姐,自從罹患大腸癌後,將飲食習慣改以蒸煮和川燙為主,著重高纖低油和全榖類,並搭配運動。除了生活習慣改變,也參加病友支持團體活動,幫助她安然度過困難的治療時期。

黃綺麗個管師指出,大腸直腸癌的發生,脫離不了平時的飲食和排便習慣,建議減少動物性飽和脂肪的攝取,如豬、牛油,盡量改以植物性油來取代。同時也應少吃動物性脂肪,如紅肉等食物,改以高纖的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飲食,而醃漬和煙燻等產品也應避免,食物應以新鮮為主。此外,生活上最好少抽菸、喝酒,多運動和喝水,避免肥胖。最好養成每日排便習慣,避免便秘。

直腸外科陳喜文主任提醒,早期的大腸癌症狀和一般腸胃道不適雷同,有些甚至完全沒有症狀,使得容易造成疏忽而延誤病情。由於預防勝於治療,國民健康署提供50到74歲的民眾,可於每2年施作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透過定期檢測,來了解健康狀況,可大大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機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078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台灣約有60%至80%民眾一生中都曾有下背痛經驗,且健保局資料顯示,下背痛是國人就診原因的第二名,主要因下背痛症狀與肌肉疼痛、神經痛類似,導致患者多會先到各相關科別求診。北醫附醫骨科部脊椎骨科李境祐醫師指出,下背痛病因不易診斷,但若未確實診斷及治療,不僅會慢性疼痛,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細胞治療特管辦法開放至今已逾2年,衛福部近期擬調整特管辦法方向,擴大適應症範圍,對此石崇良次長年前公開表示,擬有條件開放異體細胞,盼未來能運用在包含腦麻兒童的治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幼兒發生腦性麻痺機率約在千分之2至5,傳統治療著重於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6歲林先生過去有抽菸、喝酒的習慣,每年健檢除了高血壓外,報告上沒有其他紅字,但總是覺得慵懶沒精神,而為了減肥,平均每月跑量80公里,不料去年底卻連跑500公尺都相當吃力,爬上二樓難如登天,驚覺身體有異狀,才趕緊赴醫檢查;另一名66歲的鍾先生,沒有抽菸喝酒的習慣,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甚麼樣的細菌那麼可怕,可以在流感過後馬上襲擊患者,短短三天內就把兩側肺葉吃到千瘡百孔,讓患者喘到快要窒息?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師鄭正威無論在急診或是門診,都曾見識過這種兇猛細菌在流感患者身上的驚人攻勢,有些人在幾天內就病情急轉直下,經過細菌培養才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