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腦震盪怎麼辦?醫:多數居家休養可改善,你應該注意...

腦震盪怎麼辦?醫:多數居家休養可改善,你應該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醫院的急診或者外科門診內,經常會聽到頭部受創的病人或者家屬焦急的詢問醫師「會不會腦震盪、會有後遺症嗎?」、「怎麼還不趕快安排電腦斷層的檢查?」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外科陳斯逸表示,腦震盪的症狀有頭痛、暈眩、噁心嘔吐、暫時性失憶、昏睡,並且強調腦部電腦斷層是無法診斷腦震盪的,僅能代表拍攝當時腦部是否有實質性的傷害,由於輻射量較高,醫師會將此檢查保留至最關鍵時刻。

腦震盪,望文生義,就是腦部受到震盪搖晃後產生的症狀,是一種症狀表現的統稱。腦震盪的表現範圍很廣,輕度可以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表現,重症可以暫時性失憶,昏迷數小時至數日來表現。由於頭部的撞擊在最初6小時內常常有續發性的變化(例如遲發性的腦出血、蜘蛛網膜下出血、硬膜上下出血),且發生的機率在不同的年齡層各有不同,因此建議遭受頭部撞擊後有上述症狀的民眾,就醫評估。

腦部修復期間 應避免二次撞擊傷害

單純的腦震盪並沒有特定的治療方式,多數患者可以居家休養。陳斯逸醫師表示,給予患者寧靜安心的休養時間和空間是好的治療,若症狀造成患者不適,可以給予一些緩解症狀的藥物或是其他支持性療法,但藥物無法改變患者的病程,腦震盪的患者在藥物支持下平均需要2~3週來康復。

他也提醒,腦部修復期間,應儘量避免二次的傷害,因為再次的撞擊可能產生非常嚴重不可逆的後果,恢復期間,患者可能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疲弱、疲累嗜睡的表現,均為合理的現象,應鼓勵患者充分睡眠,減少過量的茶與咖啡、菸酒,若精神不濟則強烈建議請假居家休養,切莫勉強工作而造成危險,因小失大。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位68歲女性,覺得右邊的手腳較沒力氣,使得全身都覺得疲倦、不想動,患者一開始以為是自己頸椎長骨刺導致,多次復健無效果,反而有走路和其他動作變慢的問題,在神經內科門診時,發現右側肢體活動的速度和擺動的幅度都偏慢,經一系列的檢查,發現原來是罹患巴金森氏症,藥物治療後,...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50歲的王小姐從來沒有檢查過眼睛,但她罹患糖尿病已有15年,而且未遵醫囑規則服藥,漸漸覺得右眼的視力變得模糊,起先不以為意,原想重配眼鏡,但驗光師怎樣幫她配度數都看不清楚,建議應該要找眼科醫師詳細檢查,檢查結果發現,王小姐是嚴重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合併有玻璃體出血。...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名69歲女性,因左側腹部麻感及鼓脹就診,該病患就診前2、3周,左側腹部皮膚產生水泡,有疼痛感,此次就醫左側腹部水泡雖已痊癒,但除了麻感及腹部明顯鼓脹外,並無胃腸不適症狀,經診視後確認是罹患帶狀皰疹,合併感覺神經炎產生的神經麻痛,及運動神經麻痺引起的腹肌鬆弛及腹部鼓...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為保障民眾用藥安全,健保署自去(104)年7月起針對降血壓等6類藥品,實施同院門診不合理重複處方或調劑用藥輔導,經過1年追蹤分析,重複領藥的病人數,由104年第3季的8萬多人降至105年第2季的4萬餘人,其中尤以高齡患者重複領藥情形減少最為明顯。 處方重複 該筆藥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