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腎性貧血症狀不易分辨 切勿輕忽快治療

腎性貧血症狀不易分辨 切勿輕忽快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60多歲賴先生臉色總是看來蒼白,整個人經常懶洋洋的,提不起勁,一走就喘,注意力難以集中,最近食慾變差,一吃就飽,到醫院檢查,抽血結果發現,血色素只有4g/dL,還不到正常男性14g/dL 的三分之一,嚴重貧血,導致毫無血色。

「不是女生才會貧血?」對於超乎異常的貧血,長期洗腎的賴先生難以置信,不停地問著醫師。經過醫師解釋,才了解因為自己的腎功能不佳才會導致腎性貧血,而種種不適症狀,均是因為貧血所造成。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腎臟科曾裕雄主任指出,通常腎性貧血的嚴重度也和腎功能損害的程度呈正相關。在成人洗腎患者中,約有八成罹患腎性貧血;同時,第四期與第五期的慢性腎病病友貧血比例相當高,如果沒有妥善治療,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影響預後,加速惡化,產生致命風險。

慢性腎病病友易貧血 影響生活品質

腎臟跟貧血看似兩件事,為何兩者息息相關?曾裕雄主任解釋,骨髓負責造血,生產紅血球生長素,腎臟則能刺激骨髓紅血球細胞,如果分泌數量不足,無法有效刺激骨髓,就可能造成貧血。

曾裕雄主任比喻表示,骨髓有如生產工廠,而腎臟則會發出訊號,提醒骨髓造血,如果沒有腎臟「下訂單」,骨髓就會忘了造血,長期下來,就會造成洗腎患者貧血。

「台灣末期腎臟病的發生率與盛行率是全球第一名。」曾裕雄主任說,台灣慢性腎臟病患多達200萬,約佔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人數眾多,卻僅有3.5%的人知道自己罹患慢性腎臟病。一般來說,慢性腎臟病患依病情嚴重程度可分五期,第三期慢性腎臟病患腎性貧血比例約一成多,到了第四期,則大幅增加至近六成,第五期則超過九成罹患腎性貧血,其中近一半屬於重度貧血。

曾裕雄主任指出,在剛開始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中,高達八成罹患腎性貧血,容易出現頭痛、頭暈、心悸、心絞痛、臉色蒼白、四肢無力、怕冷、疲勞、呼吸急促、運動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食慾不振等症狀。

腎性貧血適時施打補血針治療  延後洗腎

以賴先生為例,因為嚴重貧血,血液中的氧氣含量偏低,心臟打出的血液數量不夠,以致心臟功能變差,長期下來,全身各器官功能均退化下降,稍微一動,就喘個不停,終日無精打采。由於病程緩慢,賴先生從沒想過原因竟為腎病所引起的貧血,由於情況危急,醫師先幫他輸血兩袋500CC鮮血,緩解不適症狀,為求徹底改善病情,持續施打補血針(紅血球生成素),三個月後才解除貧血警報。

曾裕雄主任指出,目前治療腎性貧血,以補充紅色球生成素(俗稱補血針)為主,劑型可分為短效、中效以及長效等三種,長效型補血針一個月一次,相當簡便,提高患者就醫意願。透過補血針,可以讓讓患者血色素維持在11-12g/dL,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吃得下、睡得好、願意動,研究證實,還能延後未來開始洗腎時間,降低患者心衰竭死亡率。

補血針治腎性貧血 健保給付第五期慢性腎病患者且嚴重貧血者

最近健保修改紅血球生成素給付規定,第五期腎臟病患者、血色素低於9g/dL的嚴重貧血腎臟病友均能獲得給付,近一半的第五期腎臟病友符合健保給付資格,包括長效及短效皆有給付,可供患者選擇。

曾裕雄主任提醒慢性腎臟患者,如果自覺走路沒力、容易頭暈、喘個不停,就應主動告知醫師,如果已經貧血,此時即使攝取含有豐富鐵質的食物,助益不大,應在醫師評估下,接受補血針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4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一名30歲小姐,近來臉部T字部位出現皮屑,以為是角質過多,使用去角質產品後;不料,皮膚的脫屑部位更加嚴重,甚至出現發癢、紅腫、疹子等症狀。醫師表示,秋冬天氣比較乾燥,容易使皮膚油脂分泌量下降,導致保護能力較差,最好加強保濕。另外,避免洗澡時同時洗臉,以免過高的水溫造成皮膚更...

閱讀詳情 »

體驗原味舒食:自然、簡單、快速、有效、不貴 排毒舒食盛宴這本書,在去年七月出版上市以來,心裡有個期待,是希望對社會大眾有所幫助。市場反應很快傳來了捷報,這本書,還滿受大家的喜愛,也就是這本書所分享的可能對了大家的胃口、滿足了大家的需求,這是一件令我們欣慰的事情。接下來的日子,就比以往忙碌多了,但也覺...

閱讀詳情 »

起伏人生淬煉出的真原味 ◎戰國策國際顧問總經理 吳春城 我雖不擅烹調,但和內人May都喜嚐美食,品嚐大江南北的珍饈美膳成為我們繁忙工作之餘的最佳紓壓活動。近年來,May更嘗試親自下廚為家人料理,但真正動手做後,才發現這真是一門大學問,除了吃得開心、吃得賞心悅目,還要吃得健康,的確讓人傷透腦筋。 韓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膽道閉鎖常被誤為新生兒黃疸,且台灣人的體質常造成新生兒黃疸超過2星期,母乳哺餵者更會導致新生兒黃疸延至2個月以上,但對人體並不會有傷害;不過,醫師指出,當新生兒黃疸超過2星期,就應提高警覺是否為膽道閉鎖,而目前國內的新生兒大便卡,可藉由大便顏色比對方式,篩檢出約7成的膽道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