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脖子腫塊誤當喉結 竟是5公分甲狀腺瘤

脖子腫塊誤當喉結 竟是5公分甲狀腺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甲狀腺位於前下頸部,主要分泌甲狀腺素,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若罹患甲狀腺腫塊,部份病人會有壓迫感或癌化可能。就有一名補習班主管誤將甲狀腺腫瘤當喉結,一直不以為意,竟延誤治療長達十年,最近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腫瘤已經有直徑五公分大,所幸經醫治,現在即使站上補習班講台也聲若洪鐘。 

腫瘤初期難察覺    有賴「自摸」

事實上,阮綜合醫院甲狀腺疝氣外科陳德芳主治醫師解釋,甲狀腺腫瘤位在於喉結下方,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但因為用手就可觸摸到,因此平時要靠「自摸」,如感到甲狀腺局部腫大或摸到硬塊,且腫塊會隨時間日漸增大,或吞嚥感覺有東西上下移動,就要懷疑甲狀腺瘤的可能,儘速做進一步檢查。

並非皆是甲狀腺腫瘤    頸部腫塊有4類型

但即使突然摸到頸部出現腫塊,也不必然都是甲狀腺腫瘤。一般頸部腫塊分先天性、發炎性、良性腫瘤及惡性腫瘤等四種類型:

●先天性/以小孩居多,也有可能在成人時發現,包括鰓裂囊腫、甲狀舌骨囊腫、真皮囊腫、血管異常(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等。

●炎症性/發生率最高,當細菌或病毒感染淋巴結時,會有紅、腫、熱、痛等發炎反應,大多可自行緩解。如進展迅速的急症,常伴隨發燒、血液檢驗異常、頸部壓迫感、或吞嚥及呼吸困難等,可能是化膿性腫塊,需及時處理,如引流清創及抗生素治療。

●良性腫瘤/如甲狀腺腫、脂肪瘤、纖維瘤、皮脂腺囊腫、良性神經性或血管性腫瘤等。

●惡性腫瘤/甲狀腺癌、原發頸部惡性淋巴瘤以及唾液腺癌等。

陳德芳主治醫師也說,頸部腫塊在門診中很常見,建議了解相關知識,避免小病拖成大病。提醒頸部腫塊若是感染造成,就要考慮抗生素或手術清創治療,如果是先天病灶或良性腫瘤,也必須考慮手術的可行性;但若是惡性腫瘤,則必須遵從專科醫師意見決定治療,包括手術、放射線或化學療法等。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26歲的阿凱大學畢業後做過幾份工作,無業2年。父母一開始安慰鼓勵的態度逐漸變成冷嘲熱諷及批評斥責。阿凱心情低落一個月,到精神科就診,認為父母天天在家叨唸,沒人了解自己痛苦。氣父母,氣這社會,更氣自己。鬱悶提不起勁,不想出門,沒辦法找工作。 失業導致壓力 三層面機制...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一名46歲男性高血壓患者,平時規則服藥治療,固定量測血壓,數值大約136/86 mm/Hg。前陣子天氣偏涼時,洗熱水澡後血壓略降約為126/80mm/Hg,該男自認為洗熱水澡對控制血壓有幫助,在寒流期間便把洗澡水溫調高,沒想到連續幾天量測洗澡後血壓,反而升高約為1...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罹患率最高的癌症,長年佔據女性癌症發生率冠軍。乳癌已進入個人化治療時代,可依不同類型乳癌制定不同治療方針。其中荷爾蒙受體為陽性的乳癌患者約佔6至7成,若同時為第2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ER)陰性時,以往復發或轉移,多只能以荷爾蒙或化學藥物治療...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63歲的張媽媽先前突身體疼痛且疲累,原以為只是感冒不適。但幾天後發現同側腰部疼痛位置出現一群紅色丘疹,疹子很快變成水泡和膿皰,經診斷才知道是帶狀皰疹。水泡隨著時間慢慢乾燥結痂,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劇痛,持續了好幾個月,飲食、睡眠受影響,飽受折磨。 台灣50歲以上 95...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