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胰島素增敏劑降阻抗 控制血糖展療效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2000年至2009年,台灣第2型糖尿病發生率,女性從原先的3.34%升高至5.2%,男性由3.01%增加至5.3%,且年齡層也逐漸下降,顯示台灣民眾對於糖尿病危機意識不足。第2型糖尿病與肥胖有密切的關係,尤其是15歲以上、腰圍過粗的民眾,五年後發生高血糖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4.5倍。

臺大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張天鈞表示,現代飲食精緻化,許多學童不忌口,常以甜飲料取代水,且喜愛吃高熱量食物,早已埋下好發疾病的危險因子,提高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第2型糖尿病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有密切的關係,像是不愛吃青菜、常把雞排當零食吃,或一口渴就是整瓶飲料下肚等習慣,長期下來,導致身體出現問題。其實早期發現糖尿病,是可以靠改變飲食習慣以及運動來控制,但多數人都無法做到,所以很快就必須要服藥控制。

張天鈞醫師說,當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良,無法將糖份有效轉化為所需的熱量,過多的糖份積聚在血液中,使血糖濃度增高,導致糖尿病發生。這時血管就像我們洗頭時,掉落的頭髮塞住水管一般,開始產生阻塞,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大小血管的併發症發生,嚴重可能導致身亡。

儘管諸多降糖藥物可供選擇,糖尿病患者還是必須配合醫囑使用合併不同致病機轉的聯合療法,對於多數第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胰島素雖可正常分泌,但身體反應好像遲鈍了,無法正常作用,此現象稱為「胰島素阻抗」。而胰島素增敏劑的原理就是提高胰島素敏感度,來達到血糖的控制,且結合不同降血糖機轉藥物進行治療,被認為可以減輕胰臟β細胞的工作量,來保護β細胞,降血糖成效也較佳。

張天鈞醫師表示,美食當前難以抵抗誘惑,到處都有吃到飽的餐廳,但是食物是我們可以挑選的,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均衡的飲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良好的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事,無論是用何種降血糖藥物或是施打胰島素,都是為了降低中風、甚至死亡等風險,從自身生活型態做起,耐心且積極與醫師配合,才能有效對抗糖尿病及併發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84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過年長假好放鬆,不少人喜歡整天窩在沙發看電視、追劇,或是躺在床上打手遊,悠閒度過閒暇時光,但過度用眼不免引起眼睛痠澀。中醫師提供一套「舒緩眼睛操」,只要按壓眼部周圍,以及鼻子、手掌等穴位,就能達到舒緩的效果。8大穴位 保養眼睛中醫師蕭育真表示,保養眼睛的穴位,包括攢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43歲的阿洪,平時體重過重,過年期間因過節心情愉悅,飲食無忌,從除夕年夜飯開始起每餐都是大魚大肉,家族聚會時亦不忌諱開懷飲酒,和親友大口暢飲啤酒,酒足飯飽後貪吃的嘴也沒停下來過。日前,突然因腳趾關節疼痛而驚醒,痛處不但紅且腫、摸起來熱熱的,用手一碰更是痛不可當,至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白內障非老齡專屬 用眼過度易早發性白內障白內障一直被視為老年人專屬的眼部退化眼疾,但近年來,3C產品的普及讓眼睛使用時間大幅增加,根據眼科醫師門診觀察,白內障患者年齡層明顯下降,民眾如從事需長時間暴露於電子屏幕、紫外線、強光作業下,須注意工作時間並適時放鬆,別讓雙眼用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頻尿是不少女生的通病,出外遊玩塞在車陣中,卻想尿尿的感覺,簡直讓人生不如死!但怎樣的狀況才算頻尿呢?依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定義,白天小便超過8次,入睡後起床尿尿超過1次以上,就可稱為頻尿。醫師建議,除了就醫治療頻尿外,女性有尿意時,也可以憋個5~10分鐘再解尿,可增加膀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