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肺癌福音 新一代化療藥維持療法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北部一位六十多歲婦人,罹患下咽上皮細胞癌,三年前經放射及化學治療後,病情受到控制,不料卻突然出現大量胸肋膜積水,初以為咽癌轉移,經檢查才發現罹患「肺腺癌」,經過一系列標靶及化療後,病情好轉,目前使用維持性治療,穩定病況迄今。

肺癌主要分成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因癌細胞生長、分化及擴散速度不同,兩類臨床治療及對化療反應也有極大差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謝政毅醫師說明,在台灣,非小細胞肺癌約占肺癌88%,雖然生長速度與轉移較慢,但僅少數患者可以手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眾多類型中,以肺腺癌占50%,是肺癌最常見類型,由於大多發生在肺部邊緣腺體組織,為周邊型病變,因此患者多半沒有自覺症狀,確診往往已為晚期,預後不佳。

非小細胞肺癌可分為四期,包含Ⅰ期、Ⅱ期與ⅢA、ⅢB期、Ⅳ期。治療原則依分期早晚不同,局部早期(Ⅰ期、Ⅱ期)以手術治療為主,ⅢA、ⅢB及Ⅳ期則屬於晚期,須依病人身體狀態及意願,接受標靶或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謝政毅醫師進一步表示,病患不該對標靶藥物存有神效迷思,而應先了解本身的癌細胞是否有特定基因突變,如腫瘤細胞在「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簡稱EGFR)有特定基因突變時,治療使用標靶藥物特別有效;相反的,如果無特定腫瘤基因突變,則對標靶藥物幾乎沒有反應。

如果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則建議轉換成化學治療,在四個至六個化療療程後,經過醫師評估後可緊接著使用「維持性(maintenance)療法」。謝政毅醫師解釋,若是延續使用原來治療藥品組合,可能累積藥品毒性,不會延長存活期。所以現今的做法有兩種,一種是從原本治療藥品組合中選擇有效且副作用較小的藥品繼續治療,來延緩疾病惡化的可能,同時因其副作用較傳統化療藥物少,感染、嘔吐、掉髮的發生率降低,可在維持患者生活品質的前提下,來達到疾病控制的成效。另外一種方式則改採用其他藥物繼續治療,來延長病人存活期。

醫師提醒,現今在新一代化療藥物的使用下,肺腺癌治療已有長足進步,並有效延長存活期,建議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並注重均衡飲食,以維持體能,重建身體免疫功能。同時不要迷信坊間偏方,務必聽從專業醫師指示,做出對自己健康有益的選擇。若民眾想了解更多關於肺癌資訊,也可查詢肺癌衛教網http://www.lungcancerhope.com.tw/。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386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8)日宣布新增1,390例本土病例,90例境外移入,包含63例落地採檢。 地方型防疫旅館吃緊 新竹市加入居家照護行列 醫療量能部分,目前的空床數為3,399床,雖每日超過1千例的確診,但負壓病房的量能還能維持住。中央集檢所有1,573床空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現在大家天天對著電腦開視訊會議,下班後連續玩3小時的電視遊樂器,不少人常感到眼睛乾澀、看不清楚(眼睛疲勞),甚至眼睛比兔子眼還紅。打開電視廣告、或是去逛藥妝店,經常看到許多眼用藥品,稱可以改善、緩解眼睛的不適,但要怎麼選呢?如果我有兔子眼,又該怎麼做呢? 維生素B12...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目前常見的濃縮中藥製劑,讓西藥有趁虛而入的空間。消基會針對38件中藥做檢驗,有6件檢出西藥。因其藥效多為止痛類,購買來源多是其他或不明來源,消基會呼籲如有使用中藥需求,應前往合格得中醫院所就診並開立處方。 別人送的中藥 問題特別多 2021年消基會接受消費者委託送檢「...

閱讀詳情 »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每年4月17日為「世界血友病日」, 2022年主題為「Access for All」,意指「全面醫療 豐沛整體醫療資源,健全所有 照護罕見出血疾病」。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於4月17日於台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辦「世界血友病日響應活動媒體會」,藉此呼籲大眾,能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