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肌膚外傷 結痂掉後3-6月去疤關鍵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年假期間出遊人潮眾多,大大小小的意外傷害隨之增加,年後皮膚科求診潮也開始顯現。皮膚科醫師提醒,肌膚傷口越早治療,留疤機會越小,通常肌膚傷口結痂脫落後3-6個月是肌痕形成的時機,若要有效減緩肌痕發生,應把握這段關鍵黃金時期做好保養,保養時程三、五個月至一、兩年不等,通常3年內都算新生肌痕,長期且持續的護理是促進改善的不二法門。

皮膚科醫師吳敏綺指出,根據臨床觀察,長假結束後通常會引起一波肌膚狀況的求診潮,其中以女性患者居多,大部分是在旅程中意外造成肌膚傷口,常見狀況如潛水時遭水母攻擊、戶外爬山的刮撞傷等,因傷口不大未特別留意,等到發現才驚覺皮膚上已留下疤痕。

吳敏綺醫師表示,這些不大不小的傷口正是最容易留下肌痕的危險因子!因為傷口恢復過程中,很容易因忽視而沒做好醫藥塗抹與保養。通常傷口紅腫症狀3-4天後至第3個星期,是填補傷口、新皮再生以及傷口癒合的過程;第21天開始持續兩年,傷痕周圍的膠原纖維會重整,結為永久的疤痕,通常傷口結痂脫落後的3-6個月正是肌痕形成時機,要減緩肌痕發生,就應該把握這段關鍵時期,做好居家護理與保養。

吳敏綺醫師建議,保養品質可依自己偏好選擇乳液或油脂類產品,重點是需穿透性高、潤澤度強;而成分可選擇富含維生素A與維生素E的產品,改善肌膚彈性、紋理及膚色,同時強化保濕,幫助傷口癒合。

至於出外遊玩時,吳醫師提醒,民眾必備含類固醇的抗過敏藥膏,以及治療外傷的抗生素藥膏,在第一時間壓下發炎反應,以免持續發炎破壞皮膚。若有外傷破皮,可先塗抹含抗生素藥膏;若曬傷,可先冷敷再塗抹類固醇藥膏;若被水母螫傷,先以海水沖洗降低刺激,再擦上含類固醇的抗過敏藥膏。切記越快處理傷口,越能降低肌膚留下疤痕的機會!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172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世界多國開始施打新冠疫苗,昨(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批評,部分國家超買與囤積疫苗,強調壟斷是不對的。今(29)日指揮中心記者會中,陳時中始終不願說出「大國」是哪些國家,但也向「大國」們呼籲,疫苗不完全是商品,全球抗疫下疫苗應該要有適當的分配。 陳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肺阻塞在國內名列十大死因的第七位,每年約有超過6千人因此喪命,患者不僅有猝死高風險,發病末期連呼吸都可能得用盡全身力氣。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黃建文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症狀缺乏特異性,容易被患者忽略,導致未能及時治療,也因此更不能輕忽嚴重性。老翁罹慢性阻塞性肺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累到不想動,身心俱疲,甚至洗澡都會不小心洗到睡著,最後沒了求生意志。40多歲王媽媽為乳癌第4期患者,術後持續化療,體力衰弱,幾乎沒有食慾,體重在幾個月內掉了快10公斤,醫師提醒,如果體重越來越輕,且血球數值偏低,就必須停止治療。 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統計,高達9成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放假時,青少年從事靜態型活動所花費的時間,如上網聊天、打電玩、看電視等,明顯多於平日。像在平日,有38.5%受訪者每次花2小時以上以線上/通訊軟體聊天,假日則上升至 53.1%;打電玩的比例,也自平日的29.4%上升至 47.4%,以上是董氏基金會2020年針對六都青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