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翁個性驟變 診斷罹失智症併妄想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今年75歲的王先生,退休後和家人同住,平時會到公園運動、和鄰居聊天。然而最近兩年,王先生變得不愛出門、記憶力變差了、且常發脾氣,一開始家人並不以為意,但這半年來,王先生常晨昏顛倒,甚至會忘記自己已經吃過飯、常抱怨有人偷他的東西、或是莫名指責太太有外遇,容易因此緊張、激動生氣;最近一週,王先生甚至覺得有人要下毒害他而不太敢吃東西,整天害怕不安,經身心科檢查與評估後,才發現原來是罹患老年失智症併妄想現象所致。

隨著台灣失智症人口逐年增加,失智症也逐漸為國人所重視。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李怡萱醫師指出,失智症是一種退化性的疾病,其中以阿茲海默症為最大宗(約佔60%),常導致患者出現不知不覺且越來越嚴重的記憶力退化、定向感變差,患者有時會突然搞不清楚人在何處、無法說出正確時間日期、不認得親友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功能。而某些失智症患者甚至會有睡眠障礙、緊張焦慮、憂鬱、易怒、敏感多疑、妄想、幻覺或干擾行為等症狀,不少患者因此常和親友、鄰居、陌生人產生衝突,甚至產生法律糾紛。

為了提高早期診斷失智症的機會,美國失智症協會提出了失智症十大警訊供大家參考,包括記憶力變差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言語表達出現問題;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抽象思考出現困難;東西擺放錯亂;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個性改變;活動及開創力喪失。只要身邊有長輩符合上述十大警訊時,就應提高警覺,儘速陪同至神經內科或精神科尋求專業協助。

此外,李怡萱醫師強調,由於失智症的診斷有賴詳細的病史收集,因此親友所提供的資訊對診斷相當重要,另外還有相關血液學檢查、神經影像學檢查、認知功能評估與規則的追蹤也都是重要關鍵,需仔細評估後才能確診。

如何預防失智症?李怡萱醫師建議民眾,應終身參與健康益智的休閒活動、培養運動習慣、維持良好的人際網絡,並採用地中海飲食(多攝取深海魚類、蔬果、橄欖油等)、遠離菸酒與毒品、避免肥胖或過重,如此便可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43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拿牙齒當開瓶器、啃骨頭,甚至一天到晚吃檳榔或嚼口香糖,這些看似一般的咀嚼、咬合動作,長期恐造成牙齒裂開卻不自知,久而久之,外來色素從裂痕滲入,或是牙齒外層琺瑯質被消磨殆盡,象牙質露出,這時連牙齒藥劑美白都無法派上用場,只能頂著一口黃板牙!開業醫牙科診所院長葉建陽指出,牙齒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雖然只是咳嗽、發燒,也千萬不可輕忽!一名四十二歲青壯年,日前出現咳嗽與發燒症狀,雖掛急診就醫,發現有肺炎,卻不願住院治療,沒想到隔天病情就急轉直下,出現呼吸衰竭,嚴重到得使用葉克膜;原來是因染上H1N1,且併發重症,差點喪失性命。這名男子出現咳嗽、發燒的感冒症狀時,即到童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二代健保上路後,已將監獄服刑的收容人醫療費用納入健保給付,在雲林第二監獄,是由成大斗六分院醫療團隊駐診,除了看門診之外,並可安排轉送緊急外醫與住院治療;根據該院統計,今年一至三月,平均每月看了1193人次,相較以往的2200-2700人次,要少了半數之多。過去監獄收容人的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疾管局公布今年第1例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一名居住中部的1歲7個月大男童,3月底隨母親及兄長至中國海南島探親,4月下旬出現發燒、全身無力、無故驚嚇、嗜睡、抽搐等疑似腸病毒重症病徵,在當地就醫診斷為手口足病重症,病況改善後,於5月中返台住院觀察,目前已康復出院。(圖片來源/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