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年痴呆的先兆信號來源!!

老年痴呆的先兆信號來源!!
台灣《康健》雜誌近日刊文,台灣失智症協會日前發佈了認知障礙症的10個最新警示訊號,這些細節意味著老人已經處於認知障礙的高風險​。 

1.記憶衰退到影響日常生活。普通人偶爾會忘記開會、朋友來電,但過一會兒或經提醒會再想起來。認知障礙症患者忘記的頻率則較高,即使經過提醒也無法想起。​  

2.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例如英文老師不再明白「book(書)」是什麼;司機經常走錯路;銀行職員數不清鈔票;廚師不知如何炒菜等。​  

3.表達能力出現問題。認知障礙症患者經常會詞不達意,甚至以替代方式說明簡單的詞彙,如以「送信的人」表示「郵遞員」,「用來寫字的東西」代替「筆」等。​  

4.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認知障礙症患者會搞不清年月、白天或晚上,在自家周圍會迷路。​  

5.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開車常出現驚險畫面;過馬路不看紅綠燈;借錢給陌生人;聽信廣告買大量藥品;一次吃下一週的藥量等。​  

6.抽象思考出現困難。無法理解言談中的抽象意思而有錯誤反應,如無法理解微波爐、遙控器等電器的操作說明。​  

7.東西擺放錯亂。普通人偶爾會任意放置物品,但認知障礙症患者更頻繁,或錯得非常離譜,如衣櫥裡放水果、被子裡放拖鞋等。​  

8.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情緒轉變較快,一下子哭起來或生氣罵人。也有可能出現異於平常的行為,如隨地吐痰、拿店中物品卻未給錢等。​​  

 


9.個性改變。年紀大了,性格些許會有改變,但認知障礙症患者可能更明顯,如疑心病重、口不擇言、過度外向、無法自我克制或沉默寡言。​  

10.不想做事。認知障礙症患者會變得更被動,需要許多催促才會參與事務。​  

台灣失智症協會邱銘章理事長提醒,當老人判斷力變差,除應就醫確診之外,家人也要留心細節,及時關注老人的病情變化。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今(25)日為第15輪疫苗開打首日,一大早就有好消息傳來!目前最搶手的BNT疫苗清晨抵達桃園機場。第15輪疫苗預約以BNT最為熱門共143萬劑,相較之下莫德納、AZ反倒沒這麼多人預約。原先不少人擔憂會出現BNT疫苗量能不足問題,如今第13批BNT在清晨6時抵台,完成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你也有頭暈加上耳鳴的困擾嗎?已經受耳鳴困擾超過半年的小美,最近發現自己有時會感到一陣天旋地轉,雖然通常休息半天至1天能痊癒,但是症狀嚴重時,常讓她需要掛急診躺病床,導致生活和工作行程經常被打亂,經多次檢查不出病因,後來轉診至醫院耳鼻喉科才發現,原來長期耳鳴竟也會引發眩...

閱讀詳情 »

 來楓康「享舒福、尚健康」免費哦! 以「用心用新鮮照顧全家人健康」為理念的楓康超市,關懷民眾的生活健康,除了致力於食品的品質、新鮮和安全把關外,也推出按摩健身用品,並與按摩器材界的超新星康生健康科技攜手合作,將在各地門市陸續推出「舒福健康大列車」活動,深耕服務社區民眾、照顧大家的健康。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近來微創手術發展快速,其中達文西機械手臂出現,大幅提升了手術靈活度,讓過往傳統手術難以觸及的部位,能得到更精確的手術治療,也協助改善多種過往手術面臨之困境。而對於多數人在意的「手術費用」,目前也有越來越多達文西手術,包含攝護腺癌、部分腎切除術皆已獲得健保部分給付,患者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