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舒壓★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必須要搞懂的老子思想精髓...

老子,姓李名伯陽,也稱李耳,號老聃,因初生時頭髮皆白,故世稱老子。老子曾做過周王朝的史官,他學問博大精深,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居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被譽為東方巨人、中國和世界的第一哲人。他在中國和世界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等方面都是有巨大影響的人物。老子開創了哲學本體論,是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家。老子創立的道德文化對老子以後的諸子百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是公認的「百家之祖」。乃中國古代文化的奠基人,並曾為孔子的老師。《道德經》是老子思想的精髓,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尊重客觀自然規律,這是中華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他所撰寫的《道德經》也就自然地成為人類道德論的開山之作。

《道德經》是一部歷朝歷代學者已經研究了兩千多年的皇皇巨著。其內容涉及哲學、文學、美學、醫學、軍事學、社會學、倫理學、天文學、養生學,被譽為「萬經之王」、「百科全書」。《道德經》不但影響了漢代以來兩千年的思想史,而且也受到西方思想家的重視,已成為世界哲學寶典之一。

 

#第一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必須要搞懂的老子思想精髓...

【故事】

有一位客人去侯子家訪問,送了他一隻獐子。侯子問:「獐子可以馴化嗎?」客人回答他說:「在太平盛世裡,野獸都可以成群地出遊,你難道不相信嗎?為什麼獐子不可以馴養呢?」侯子說:「對呀,我試試看吧!」

侯子為獐子造了間房子,開始馴養牠。獐子的情緒很不穩定。牠一會兒低聲呦呦地叫,叫過之後,就靜靜地呆在那裡,一動也不動,好像在思念什麼;一會兒又嗥嗥地大叫,顯得很悲涼。到了晚上,獐子不願被囚禁在房子裡,常常用頭去撞門。如果有人走近去看牠,牠就驚恐萬狀地在角落裡縮成一團,一動也不動地盯著來人。獐子雖然在這些方面表現得與人很相似,但還是難以將牠的野性馴化。

仲鳧王子聽說了這件事,就去對侯子說:「你顯然不善於馴養獐子,為什麼你不把牠交給我馴養呢?」

侯子回答說:「你的院子裡面有兩條狗,大的像西旅氏的猛狗,小的也是韓之盧的後代,十分勇猛。如果獐子被這兩條惡狗吃掉了,那可怎麼辦呢?」

王子聽了哈哈大笑,說道:「你不但不善於馴養獐子,而且也不瞭解我的兩條狗。我將會引著獐子去見那兩條狗,然後逐漸讓牠們在一起進食,逐漸讓牠們晚上同住一個地方,逐漸使牠們成為好友,而且還要讓牠們的關係日益親善。我既然要馴養獐子,當然只會使牠的生活更安定,怎麼會去傷害牠呢?」

侯子聽了這話,覺得有點道理,但還是囑咐說:「儘管如此,你還是派小童子看著點,用繩子把獐子拴起來,別讓狗太接近牠。」

王子聽罷沉思了一會兒沒有說話。於是,獐子就讓這位王子帶回去了。

【智慧解析】

老子首次提出「道」這個概念,作為自己的哲學思想體系的核心。

在解釋「道」這一範疇時,哲學家們的意見並不完全一致,有的認為它是一種物質性的東西,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元素;有的認為它是一種精神性的東西,同時也是產生宇宙萬物的泉源。不過在「道」的解釋中,學者們也有共識的地方,即認為它是運動變化的,而非僵化靜止的;而且宇宙萬物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等一切運動,都是遵循「道」的規律而發展變化。總之,在這一章裡,老子說「道」產生了天地萬物,但它不可以用語言來表述,而是非常深邃奧妙的,並不是可以輕而易舉地加以領會,這需要一個從「無」到「有」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老子所講的「道」,指的就是宇宙和自然的規律,也可以稱作是我們人類的自然觀和世界觀。對於我們人類而言,只有認識這些規律,順從而不違背這些規律,適應這些規律,利用這些規律,才能不斷地發展、壯大自己。

老子介紹了道家學說的哲學性質及其「道、無、有」這一中國古典的哲學體系。老子集中華古人的大智慧,創造並建立起以「道」命名的一套系統的哲學思想,對於今天使用白話文字的後人們,若要讀懂它,理解「道」、「無」、「有」的涵義是至關重要的。在老子哲學體系中,「道」不僅是其哲學的總稱,也是所研究對象的代名詞。而「無」和「有」表示了這個客觀的世界存在著的兩種形態迥異的東西:一種表現為無定形不具象,其代表事物非空間莫屬;另一種表現為有定形又具象,其一般歸結為物體。這無形和有形的兩個世界就像太極圖所描繪的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的有機結合便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世界。

這一章可稱作全書的導論,讀懂它便可掌握打開每一篇的鑰匙。當讀懂此章時會驚奇地發現,老子對於哲學定義的描述與現代人的理解是那麼的相似。若把它與西方古典哲學思想進行比較,又會發現一個顯著的不同,這就是老子沒有陷入到物質與精神之爭中去,而是十分清醒地抓住了一個最普遍最具根本性的問題:世間一切事物的生存、發展和消亡,無不是在時間、空間及環境等外界要素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完成其發展過程的。當然不是老子不承認有個精神世界,老子不但承認而且還特別看重它,只不過老子把精神世界和客觀世界分開對待,因為客觀世界屬於萬物,而精神世界只屬於人類這一特殊群體。


【引語】

「道」可以說是《道德經》的根本核心。「道」並非固定程序,亦非常形,它是哲學,是對世界的抽象認知,又是對具體事物具體分析的活的思維。老子在這裡所謂的「道」就是指宇宙和自然的規律,也可以稱作是人類的宇宙觀、自然觀或世界觀。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注解】

道:名詞,指現象界的道(方法、術),如治國之道、處世之道、養生之道等。道:動詞,說明、敘述、論述之意。道:名詞,指創生天地(宇宙)的母體,恆常的道。名:名詞,指現象世界的物、事、象。名:動詞,命名、稱呼之意。名:名詞,指恆常的道。徼:邊界、終結、結果。玄:幽味深遠的意思。門:產育之門。

【譯文】

「道」,是不可以用言語來說明的,否則,它就一定是失去了「道」的真實涵義了;「名」,是不可以用文字來表述的,凡是可以用文字來命名的,就一定不是真正的「名」。「無」,是天地萬物的開始,是天地創始的根源;天地產生以後就是「有」,就由天地產生萬物並滋養萬物。所以經常從無目的、無拘束、無局限的狀態,來觀察「道」無名無形的微妙;經常從有目的、有拘束、有局限的狀態,來觀察「道」有名有形之處的真實。無名無形、有名有形都來源於道,是「道」的兩種不同的形態和境界的同一真理,這兩種變化都可以叫做「玄」。玄妙深處還隱藏著更深層的玄妙,是產生現象世界森羅萬象的物、事、象的產育之門。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必須要搞懂的老子思想精髓...

本文摘自培育文化《道德經—老子道德文化的真理》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永續圖書》;《永續圖書》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你就是神聖 人生最高的祭壇,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 人最大的痛苦與煩惱,來自於我們不相信自己內在已然具足,忘記了自己是神聖的造物。 楊定一總是提醒大家,活出「這裡!現在!」即得解脫,雖然我們用念想創造了宗教,用內在本有的神聖性投射出了聖人形象,創造了儀式,一代又一代傳承,但其...

閱讀詳情 »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與大師對談 專訪世界傳奇小丑  彼得夏卜 連結意外的美好 觸動人心的黑色幽默 在偶然的機會下知道彼得夏卜來到台灣高雄衛武營表演,我一直在小丑的表演中尋找不熟悉的自己,因此只要有機會接觸自己內心的小丑,我總想把握機會,好好探索一番。 三天的工作坊及一個晚上的演出讓我認...

閱讀詳情 »

我常常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退休後,旅遊要先從半日遊開始,因為以往的旅遊,不論國內團還是國外團,都是跟著旅行團東奔西走,有的景點等到了目的地,才知道一點都不好玩,很無奈地停留半個鐘頭,上個洗手間,照一張孫悟空到此一遊的相片,幾年以後,號稱自己曾經玩過了幾個國家,幾個景點,可是對這個地方到底有些甚麼...

閱讀詳情 »

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 重新認識自己,擁抱拒絕被支配的勇氣! 「我要成功!」「我要瘦身!」「我要扭轉人生!」不管看了什麼書,再怎樣下定決心,你的人生依舊不變。不是這樣嗎?導致人生「卡住了」的根本原因,是我捫在心中寫下「自己一定會這樣過一生」的人生腳本。 什麼是「人生腳本」?日本心理學家鈴木敏昭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