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美國每360位孩子就有一位是妥瑞,那我的孩子呢?5個你可以提前做的事!!│王宏哲@天才領袖

美國每360位孩子就有一位是妥瑞,那我的孩子呢?5個你可以提前做的事!!│王宏哲@天才領袖

小華是一位在班上表現很棒的孩子,說話相當有條理,只是有些好動,但今天家長卻告訴幼稚園老師說「我懷疑他是妥瑞症!」,家長也是位教育工作者,上網查了許多關於妥瑞症的資料,因此幼稚園老師也就半信半疑,會這樣懷疑主要是因為小華最近都很容易有眨眼和抽吸鼻子的聲音與動作,而且持續了好幾天,孩子現在四歲,又聽說這個年紀剛好就是妥瑞最好發的年紀,所以……。

老師詢問我的同時,我就在想,妥瑞症這個名詞,真的行銷的很成功,搞得每個家長都很緊張,如同注意力缺損過動症一樣,但它們的盛行率明明就相差了十倍(根據整合分析研究,妥瑞症的盛行率約為千分之7.7)。

 美國每360位孩子就有一位是妥瑞,那我的孩子呢?5個你可以提前做的事!!│王宏哲@天才領袖  

(擷取自電影”叫我第一名”)

 

妥瑞症(Tourette syndrome)是一種神經疾患,發病於兒童時期,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會出現動作和聲音的抽動(tics)。妥瑞通常發現於2~15歲,當然也有部分病例較晚發病,平均發病年紀是6.4歲,男生比女生高(4.3:1),目前科學家認為原因和基因有關。大約有一半的妥瑞症患者其tics的症狀在18歲前就消失。

Tics是妥瑞氏症的主要特徵,所謂tics指的是一種間歇性出現的小動作或發聲,通常出現的很突然而短暫,沒有一定的節律性。tics雖然是不自主的,但仍能被短暫地自主抑制。不過tics並非是妥瑞的專屬特徵,也有其他疾患有tics,最常見的就是短暫性抽動疾患(provisional tic disorder),過去稱為兒童時期短暫地間歇性抽動(transient tic of childhood),持續時間不超過一年。

美國每360位孩子就有一位是妥瑞,那我的孩子呢?5個你可以提前做的事!!│王宏哲@天才領袖

依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妥瑞症的診斷標準為: 美國每360位孩子就有一位是妥瑞,那我的孩子呢?5個你可以提前做的事!!│王宏哲@天才領袖妥瑞症的tics可以分為簡單型和複雜型兩大類:

美國每360位孩子就有一位是妥瑞,那我的孩子呢?5個你可以提前做的事!!│王宏哲@天才領袖妥瑞氏症常會合併其他疾患症狀,例如妥瑞氏症中有55.6%有注意力缺損過動症(ADHD)54.9%有強迫症(OCD), 23%有學習障礙,15%有行為障礙症(CD)/叛逆症(ODD)。通常合併的問題越多,就越容易產生睡眠問題、自殘等行為問題。

 美國每360位孩子就有一位是妥瑞,那我的孩子呢?5個你可以提前做的事!!│王宏哲@天才領袖  

談到這裡我們再跳回來看看剛剛說的小華,咦!家長老師所觀察到的行為,真的有像tics,但,孩子的其他表現都很好!在細問之下,這些行為出現居然是有一定時間的,出現在午睡時和晚上睡覺時,情緒比較緊張時也會出現,這些特徵,其實比較過敏的孩子也會出現,尤其最近天氣溫差大,再加上大陸的霾害隨著風吹到台灣,我自己的孩子這個冬天以來也時常為過敏產生的鼻涕咳嗽所苦,太太則是眼睛、喉嚨很敏感,我的好友小兒科黃立心醫師也經常跟我討論過敏孩子和過動的關聯性,所以小華真的是妥瑞症嗎?我應該不會第一時間認定,需要多觀察,但我會建議下面幾件事可以先做:

一、減少過敏症狀的發生:

1.  使用防蟎寢具、或防蟎套,經常除濕,因為台灣過敏的原因,過敏原因  塵蟎、蟑螂居首。

2.  保持居家整潔通風,改變環境  避免塵蟎堆積。

3.  必要時借助藥物來保養。

二、杜絕茶、咖啡和巧克力:研究證實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會讓tics更加嚴重。

三、避免攝取零食、飲料及其他加工製品等:

大家可以隨便拿一包零食飲料來看看,明明是可以很單純的蘋果牛奶,裡面硬是要加一堆食品添加物,甚至還有色素,就連有些保健營養食品,例如維他命B群,也都可看到色素的蹤跡,這些食品添加物、色素、甜味劑等等,許多都已經被證實會讓孩子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容易產生過敏的症狀,所以拜託大人們要先打破迷思,看到可愛的孩子別老想著要給甚麼糖果餅乾,這可不是愛孩子的表現。  

美國每360位孩子就有一位是妥瑞,那我的孩子呢?5個你可以提前做的事!!│王宏哲@天才領袖  美國每360位孩子就有一位是妥瑞,那我的孩子呢?5個你可以提前做的事!!│王宏哲@天才領袖    

四、學習調節情緒壓力: 

如同小華的家長觀察到的,緊張時tics會明顯出現,從大腦科學的角度來看,tics是面臨危險時保護自己的機制(這和大腦產生tics的位置與原因有關),所以有壓力,會讓tics更嚴重,爸爸媽媽應該試著幫忙找出孩子的壓力源,減輕壓力,像我提到的小華,原來最近媽媽有計畫要讓孩子留下來上課後班,不能早點回家了,這件事討論沒多久,孩子就出現這些症狀了……

如果壓力不可避免,或是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真的很差,那麼就該試著增加孩子的活動量,或親子每天有固定的運動時間,一起聽聽音樂紓壓。

另外站在感覺統合的角度,有許多活動也能增進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但建議針對孩子的感統發展狀況個別化設計,因此先經過專業評估再執行。

五、行為介入:

2013年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就已經建議,處理tics的問題(不論是不是妥瑞症),可以試試利用行為療法,而不是一定要使用藥物,因為藥物雖然有效(並非一定),但卻有其副作用存在。

目前有醫學實證的tics行為療法就是Comprehens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Tics,簡稱CBIT(香港翻譯成行為干擾治療法),簡單來說就是讓個案更注意到自己的tics,並且教導個案找另一個更被廣泛接受的行為去代替這個tics,例如清喉嚨的症狀,通常孩子在想要清喉嚨時會有感覺到喉嚨癢所以想要清,可以教孩子的代替行為,例如是慢而有節律的深呼吸及圓唇式吐氣運動。在2014年的研究甚至發現,CBIT能成功地改變腦中的神經迴路使其更正常化。

(更多CBIT的介紹)

最後提醒各位家長,孩子有出現某些間歇性抽動的現象不一定就是妥瑞,他可能只是兒童期的短暫tics,甚至有可能是家長想太多,孩子也許只是過敏問題,如果真的擔心,在找專業之前,建議家長可以將觀察到孩子tics發生的時間點,以及發生前後的事件詳細記錄下來,以方便專業判斷唷!

 

【熱門延伸閱讀】

※ "妥瑞氏症對孩子心理發展有何影響?家長如何引導跟教育?"

 

本文出處;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天才領袖-育兒、教養、親子課程》;《天才領袖-育兒、教養、親子課程》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今天是大年初三,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下午2時召開記者會。陳時中表示,今天沒有案例,不管是境外或是本土,這也是連續2天「零確診」。指揮中心表示,自去年10月25、26、27日連續三天無新增確診個案後,從10月28日起算自今...

閱讀詳情 »

越南13日新增4例境外移入病例,其中1人來自台灣,引發各界高度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提出三種可能,他說,「偽陽性」是一個可能,或者是個案到了當地因集中檢疫遭到感染,此外也不排除是「我國無症狀感染」的可能。陳時中強調,只要輸出病例一出現,指揮中心都會進行圍堵隔離,讓「任何火花不會變...

閱讀詳情 »

前總統馬英九12日向總統蔡英文喊話說,不應再稱新冠肺炎為「武漢肺炎」,引發各界討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台灣是言論自由的社會,大家要怎麼稱呼,只要不要帶有「污辱性」言詞,基本上都不會有意見。馬英九大年初一前往行天宮參拜時,透過媒體向蔡英文喊話說,「從現在開始,就不要再把新冠肺炎...

閱讀詳情 »

今天是大年初三,為因應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下午2時召開記者會。陳時中表示,今天沒有案例,不管是境外或是本土,這也是連續兩天「零本土」。更多最新消息,請持續鎖定《民視快新聞》。(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快新聞/3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