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罕見! 妙齡女罹多發性內分泌腫瘤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你知道最難被診斷出的腫瘤是什麼嗎?成大醫院日前接獲一名患有「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症候群」的病患,不僅左右腎上腺上都有腫瘤,連甲狀腺、副甲狀腺也都長了腫瘤!由於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症候群的病患可能會有家族史,因此多半會建議病患家屬也都接受抽血檢查,結果證實該名患者為家族性的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症候群,而這也是成大醫院創院多年以來所發現的第二個家族。

一名30多歲的年輕女子,一年前被醫院診斷出有急性心衰竭,經心導管診斷並無血管阻塞,初判為心碎症候群引發的心衰竭,疾病在一周後恢復;沒想到,返家後卻出現血壓飆高、個性變得急躁、容易流汗、體重直線下降、手也經常顫抖。

幾周後,該名女患者因為喘再度來到醫院就診,發現心臟衰竭再度復發。由於文獻中發生反覆性心碎症候群的患者,往往都是內分泌有嚴重失調才會發生,因此,細心的心臟科醫師便相當謹慎。果然經檢查後,發現患者尿液中腎上腺素與正腎上腺素的濃度偏高,進一步透過腹部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檢查後,赫然發現兩側腎上腺都有腫瘤,其中左側有7公分、右側有6公分,會診內分泌科醫師後,初判為「嗜鉻細胞瘤」。

成大醫院病理部主治醫師廖以莊表示,嗜鉻細胞瘤因難以診斷,而有「偉大的模仿者」之稱,常常會騙過醫師,直到併發許多症狀,導致病況難以挽回後,才被診斷出來。像案例中的女病患就是以嗜鉻細胞瘤導致心碎症候群作為最初發病表現,而莫名的高血壓、體重下降、急躁性格以及手抖也都與此病有關。

細心的內分泌科醫師再進一步針對內分泌相關器官檢查後,又發現該名女病患的甲狀腺和副甲狀腺都有腫瘤,因此被診斷為「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症候群」。

廖以莊指出,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症候群非常罕見,臨床上區分為第一型與第二型,第二型又可區分為A亞型和B亞型。此病患為第二型A亞型,影響的器官包括甲狀腺、副甲狀腺以及腎上腺,其他型會影響的器官則包括胰臟、腦垂體等。

廖以莊提醒,根據文獻紀載,這類腫瘤往往都有惡性化的趨勢,一旦延後診斷,對病患的生命是相當大的威脅。呼籲民眾,若35歲以前被診斷出高血壓或曾經罹患心碎症候群者,要小心可能有嗜鉻細胞瘤在背後作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92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李小姐今年22歲,從事行政工作,常常需要打電腦,近日中指和無名指關節的地方經常會有疼痛感,尤其是無名指,有時候彎曲之後就無法再伸直,相當困擾,只好求助復健科門診。 板機指可能是致病因子 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姿璇表示該案例為板機指,又叫做狹窄性腱鞘炎,主要是由手部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軍瑋報導)原來是酒糟性皮膚炎 以為是敏感肌膚,但就算擦低敏產品也沒效嗎?當心您可能患了酒糟性皮膚炎!酒糟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的皮膚病變,主要為血管擴張所引起,所以一開始會有臉部泛紅的症狀,而血管若是擴張太久,血管中的組織液便會滲出,進一步刺激該處皮膚長出如青春痘的丘疹和膿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 有很多出生不久的小嬰兒,經常會哭鬧不休,檢查尿布沒有濕,而且才剛餵了奶,也不是沒吃飽,新手媽咪往往會因此而手足無措;媽媽帶著寶寶就醫後,被醫師告知是因為腸絞痛。原來寶寶喝了奶之後,也會因為乳糖不耐而使得腸子脹氣,以致出現腸絞痛! 腸絞痛比例約佔10-30% 台安醫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害伯檢查延誤治療黃金期 現年八十歲的王伯伯,八年前經歷一場突發性的重大心臟手術,痊癒後原以為可在家含飴弄孫,享受退休生活,沒料到兩年前因血便就醫,隨即確診為大腸直腸癌第三期。王伯伯回憶:「其實更早以前醫師就叫我做大腸癌篩檢,但是我不聽…。」懼怕此類侵入式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