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緩解膝關節疼痛 八種奇效良方

緩解膝關節疼痛 八種奇效良方

膝關節是人體最堅硬的部位,可以承受相當於人體4.5倍的重量。然而由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走路、站立、爬樓梯都要使用到膝關節,從而導致關節勞損。運動引起的膝關節損傷也越來越多。因此膝關節疼痛成為了常見現象。

據調查,20%的美國人說他們在過去3個月中出現過膝關節疼痛,多數是源自受傷和關節炎,這些隨年齡的增長而愈為常見。常見的關節炎有兩種類型 :類風濕性關節炎 :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退化性關節炎:主要發生於老年人。

關節炎常見的症狀與癥狀包括:

1.關節疼痛或壓痛
2.關節水腫
3.關節僵硬及活動不便
4.類風濕關節炎早期常全身不適,有些類似感冒

健康生活網站prevention.com總結了以下8種方法,有助於緩解膝關節疼痛。

1. 冰敷:冰敷能使局部血管收縮、減少血液循環,從而降低組織新陳代謝,抑制發炎現象。這種治療方法對於運動損傷來說非常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治療方式之一,能有效緩解腫脹和疼痛。如果膝蓋受傷或患有關節炎,每小時用冰塊在患處冷敷20分鐘,即可減輕炎症。

2. 抗炎藥物:非甾體抗炎藥(NSAIDS)效果更佳。可連續10至14天服用布洛芬(ibuprofen)等抗炎藥,但要留意的是,如果服藥後半小時內就進行劇烈運動,會使胃腸內血流量減少,藥物吸收緩慢或不徹底,使藥效變差。同時布洛芬會引起腸胃道不良反應,胃炎、胃潰瘍患者應謹慎服用。

3.適量運動:運動可強化支持膝關節的肌肉,因此不要停止適度運動。但在膝關節疼痛時應避免兩件事:跑步及在健身器材上做腿部擴展運動,兩者都會對關節產生嚴重傷害。走路、騎自行車以及閉鎖鏈運動對關節損傷小,又能消耗熱量,更適合於患者。

4.食療:研究發現,低脂牛奶能緩解膝關節炎。牛奶中的鈣質遠比鈣片中的鈣有活性,基本可以被人體吸收,是很好的補鈣方法,因此可以通過常喝牛奶來預防膝關節疼痛。另一項研究則顯示經常吃富含維他命C水果的人較少發生關節疼痛,因為維生素C能防治因缺乏膠原蛋白引起的骨質疏鬆、關節炎等疾病。

5.減輕體重:肥胖的人如能減輕體重,可大大緩解膝蓋疼痛。研究顯示,人體每減去1磅體重,對膝蓋來說相當於減去了5磅。運動和健康飲食均能減輕體重,可有效防止膝關節疼痛並恢復關節功能。《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患者在體重減輕10%後,關節疼痛更少、功能更好、活動能力也有所提高。

6.服用葡萄糖胺及軟骨素:葡萄糖胺是形成關節軟骨組織與關節間潤滑物質的重要原料﹔軟骨素可直接補充軟骨部份,舒緩因軟骨磨損而導致的膝蓋疼痛。這些補充劑對部份患者有效,部份卻無效,因此從統計數據上看不出它們的益處。建議患者連續服用2至3個月,看其效果再決定是否繼續服用。

7.注射治療:在患處注射皮質類固醇可減輕炎症,緩解疼痛,但不能經常注射。此類藥物的效果是暫時的,重複注射將損害關節軟骨,因此醫生建議每年只能注射3至4次。

8.置換人工關節:如果以上幾種方法都無效,那只剩下最後一招-置換人工關節。隨科技進步,人工關節手術已經成為一種十分成功和有把握的手術。醫生用金屬和塑料植入物替換損壞的軟骨,從而代替患病關節,達到緩解關節疼痛,恢復關節功能的目的。手術後患者可以正常行走、爬樓梯,但不宜進行劇烈運動。

關節炎最好的治療方式,是與醫師積極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 臨床研究顯示,只要主動與醫師配合,並注意平時的養護,將會有最好之治療效果。

更多嗎啡羊的精選好文都在轉圈灑花跳舞

你的洗澡方式正確嗎? 洗澡先洗頭的人一定要看!

我媽常常手腳冰冷冬天都穿襪子睡覺找到這篇實在太好了!

幫我按一下分享,求求你惹~~

via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持續便秘不見改善,得小心背後有癌症陰影!一名20多歲女性就為便秘所苦,長達半年以來試遍各種方法都不見效,右側肚子甚至逐漸突出,醫師一檢查,赫然發現原來是後腹腔腫瘤壓迫腸胃道這才導致便秘,手術取出後化驗,腫瘤竟是罕見的腹部單中心淋巴增...

閱讀詳情 »

▲燒燙傷示意照。(示意照/奇美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年終聚餐旺季,加上天氣冷颼颼,吃火鍋大受歡迎,不過難免有意外,萬一燒燙傷怎麼辦?馬上塗醬油、蛋白或用網路傳說中的黑人牙膏、小護士?千萬不要,醫護人員提醒,燒燙傷急救沒有偏方,正確處理只有依照「沖、脫、泡、蓋、送」步驟。 奇美醫...

閱讀詳情 »

近日流感似有升溫趨勢,疾管署亦宣佈流感已進入流行期,單週全單就有逾10萬人次因類流感而就醫,提醒民眾留心防範流感疫情。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流感症狀與感冒類似,常伴隨出現發燒、全身痠痛的症狀;然而,吳醫師也提醒,並非所有流感患者都有發燒症狀,在流感流行期期間若感到身體不適時,最好還是積極就診請醫師...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冷颼颼的冬季,除了臉部要加強保濕之外,嘴唇也需要特別留意,以免因為空氣過於乾燥而造成嘴唇乾裂。 不要舔嘴唇 嘴唇乾裂在冬天很普遍,形成皮膚最表層的角蛋白失去了彈性,嘴唇變得疼痛、龜裂和脫皮。皮膚科顧問醫生Daniel Glass表示 :「許多嘴唇乾裂的患者都是因為習慣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