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終於不用再吃強胃藥了!中醫藥大學主任:只要按摩這四個穴位 胃脹氣很快就能緩解~

有些人腸胃不好,吃得稍微不對,就脹氣,除了吃健胃消食的藥,平時不妨多做些自我按摩來養胃。

  太白穴:

  如果吃飯的時候總覺得剛吃一點就胃脹,甚至還不斷打嗝,有想嘔吐的感覺,不妨在平時多按太白穴。

  終於不用再吃強胃藥了!中醫藥大學主任:只要按摩這四個穴位 胃脹氣很快就能緩解~

圖片來源

  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對調理脾氣虛弱有好處。它在足內側緣,第1蹠骨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另外,常按太白穴還能緩解運動後肌肉酸痛感。

  內關穴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按摩理療科主任醫師付國兵介紹內關穴屬心包經,除益氣安神,還有和胃降逆、寬胸理氣之功,常按摩內關穴,對緩解胃部脹氣有一定作用。  

終於不用再吃強胃藥了!中醫藥大學主任:只要按摩這四個穴位 胃脹氣很快就能緩解~

  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側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具體來說,就是將右手三個手指頭併攏,把三個手指頭中的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這時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點的中點,就是內關穴。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屬足陽明胃經穴,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穴位,除了強壯身體、調節機體免疫力,還有調節脾胃的好處。  

終於不用再吃強胃藥了!中醫藥大學主任:只要按摩這四個穴位 胃脹氣很快就能緩解~

  此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要緩解胃脹氣,按揉此穴的同時,向上方使勁兒,效果會更好。

  背部腧穴

  其實這是一類穴,即背部的肝、膽、脾、胃腧穴,緩解胃部脹氣的效果更明顯。不過按摩時,要藉助家人的幫忙。  

終於不用再吃強胃藥了!中醫藥大學主任:只要按摩這四個穴位 胃脹氣很快就能緩解~

  這四個穴位均位於背部,屬足太陽膀胱經穴,肝腧,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膽腧,在當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脾腧,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胃腧,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具體穴位不好找的話,可讓家人握拳,用掌指關節在患者的背部中間部位來回滾動,這樣也可把肝、膽、脾、胃腧穴都很好地按摩到。力度以微感酸痛為宜,大概每個穴位按摩一分鐘左右。

  另外,胃脹氣時還可以伸伸懶腰,牽拉一下胃,這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胃部脹氣。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桃園醫院短短8天已確診9例,並由院內群聚演變成社區家庭群聚,接下來的尾牙、農曆春節等各類大型活動還能照辦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9)日給了明確的建議,陳時中說「如果沒有辦法做好萬全的準備」、「強烈建議不要辦!」。 陳時中表示,因應部桃的群聚案件...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用於肺癌、胰臟癌、膀胱癌等癌症病人身上的化療注射液驚傳「異物混入」!食藥署今(19)日發布最新藥物回收訊息,台灣東洋藥品生產的「健仕注射液38毫克/毫升」被國內醫療院所通報發現有異物,共一批號LTW2015、約9千劑全數得回收。食藥署表示,該項注射液一年在健保的用量約...

閱讀詳情 »

部立桃園醫院發生院內感染事件,截至目前共計2醫師3護理師染疫。從12日有醫師確診後,部立桃園醫院幾乎天天都有外界贈送物資,除了餐點、飲料、營養補給品,還有人送花、寫卡片,感謝醫護人員站在前線守護國人健康,今天中午,還有還熱心民眾送飲水、便當、水果等物資到部桃。另外,  部桃的臉書粉專也湧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部立桃園醫院爆發院內的新冠肺炎感染群聚,已經有2名醫師、3名護理人員染疫,再度引爆國內醫院緊張,紛紛再度收緊管制,加嚴探病規範,其中台大醫院、長庚醫院今(19)日起新制就上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則從明起加強門禁管制,民眾要留意。 台大醫院 探病預約規範: 一般病房:每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