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糖尿病_消解自我放棄和自我攻擊|魅麗雜誌

糖尿病_消解自我放棄和自我攻擊|魅麗雜誌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身體想說的話

糖尿病_消解自我放棄和自我攻擊

 

糖尿病的產生,一般西醫的說法認為是胰島出了問題。黃鼎殷醫師解釋,「糖尿病常見的成因可粗分為兩種:一種是和自體免疫相關,抗體不分敵我攻擊胰臟細胞,因此破壞了它原先該有的功能,這種是屬於比較先天性的;另一種和肥胖有關,是比較後天性的成因。」

 

黃醫師進一步說明,肥胖引起的糖尿病通常好發在更年期,或是在醫學上認定超出正常體重範圍的人身上,這一型的糖尿病友只要控制體重,可能血糖就能被控制。但是自體免疫引起的糖尿病,就要視器官受損的狀況而定,或許需要長期以針劑輔助。「生理上的解釋是這樣,但既然它是慢性病,通常會有心理面的成因,兩種類型的糖尿病,背後的原理也不太一樣。」

 

 

無法符合期待

於是自我放棄

 

黃醫師想起一位肥胖型糖尿病患楊小姐,她是一位害羞的福態女子,細細的嗓音彷彿還帶著女孩的青澀。「你看,我以前其實很瘦!不是一直都這樣……」和黃醫師相熟之後,有次楊小姐拿起手機指著螢幕裡的女孩,眼底流露複雜的情緒。

 

為了順利減重,減緩糖尿病的症狀,在醫師的協助之下,楊小姐開始回溯自己發胖的時間點,結果發現是在論及婚嫁的男友突然和她分手,她搬回父母家開始。「當然,好不容易有對象卻告吹,讓我非常受傷。不過最讓我痛苦的,反而是和爸媽一起生活這件事。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真的這樣想,但他們看我的眼神,讓我覺得自己好沒用,生我這個女兒是賠錢貨……」在深深的挫敗感之下,唯一能安慰她的只有食物。她於是無法控制的,用身體的飽足感來忽略心底的黑洞。

 

幸好,在瞭解自己的心理機制,照著醫師的建議排解情緒後,楊小姐的減重計畫進行得很順利,現在的她不僅健康許多,血糖穩定下來,整個人也開朗了不少。黃醫師說,「我從很多案例中發現,肥胖的成因,有時候是和自我放棄的情緒有關。因為達不到家人或伴侶的期望,變得沒有自信,自我的形象越來越模糊,漸漸的就放棄了外在的觀感,造成肥胖和後續衍生的疾病。」

 

黃醫師特別提醒,現代人經常面對達不到期望的挫折,如果沒有健康的管道紓解情緒,身體就會以疾病發洩出來,「我們累積的悲傷、憤怒,久了就會變成怨恨。還記得上一期提到的腎臟型高血壓嗎?外顯型的怨恨情緒,和高血壓的成因有關,但如果你是比較壓抑的人,除了怨恨別人也怨恨自己,就比較容易有肥胖的問題,甚至是後續衍伸的糖尿病。」

 

 

不想傷害別人

只好自我攻擊

 

另一種自體免疫型的糖尿病,是由於免疫系統不分敵我攻擊自己的身體,造成器官受損,因而無法行使正常功能。「就我的觀察來說,自體免疫疾病,可能和自我攻擊的意願相關,而且當事人可能沒有發現這樣的念頭,是埋在潛意識裡的情緒。」

 

為什麼好端端的,潛意識會想要自我攻擊呢?「因為人是很善良的。」黃醫師繼續往下說明:「我舉個例子好了,假設現在有個孩子,他看到爸爸每次喝酒就對媽媽施加暴力,他會不會想要保護媽媽?」人都有生存本能,被逼到了絕境,就會出現攻擊的反應。媽媽在接受暴力的時候,或許曾有反擊的念頭,只是壓抑了下來。而這樣的動力,可能無形中被孩子承接。

 

「要知道,這世上沒有一件事可以靠壓抑消失的,只能用某個東西去化解,或者直接表現出來。媽媽壓抑了,可能就會由孩子承接,他內在可能會出現反抗爸爸的衝動。但是他又很善良,覺得自己不能傷害爸爸,最後就在內在的衝突之下,把矛頭指向了自己。」黃鼎殷醫師說,這一型糖尿病的病人通常發病較早,可能就是因為和家庭相關。「以我的臨床經驗來看,疾病的發生常常和父母有些連結,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種說法有點玄,但是不妨作為一種參考,去檢視自己和父母的關係,或許過程中會發現不同的心得。」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89期/2月號】

 糖尿病_消解自我放棄和自我攻擊|魅麗雜誌

【《魅麗雜誌》官網;《魅麗雜誌》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每天只可以進出超商2次   大家有沒有留意到,超市門口那個防盜器可以偵測到那麼小的標籤,然後發出警號,其實是因為每一次它所發出的磁場都很厲害的。   有個超市職員,每天進出超市多次,包括他在內,同公司有一半人年紀大了就患上癌症,他本身無不良嗜好,但是...

閱讀詳情 »

  你不知道的秘密!電吹風一吹就好的病~~別浪費錢去醫院了!不久前一位朋友帶著一名十來歲小孩來舍求助於我的太太,說她的孩子持續打嗝大半天了,非常難受,精神不佳,影響進食。我太太觀察以後告訴她:“這是橫肌痙孿所致。”,她馬上轉身拿出一個吹風機來往小孩胃部吹了一通,大...

閱讀詳情 »

對醫生,千萬別說謊話,否則真的有機會要你的命。 每次去看醫生的時候,你都會被醫生問一些問題,例如你抽煙嗎?你的性伴侶有幾個?但是無論多尷尬,最好還是要如實告訴醫生這些問題的答案,因為你的回答有可能會影響醫生對你的病情的判斷。 謊言一:“我不抽煙” 我們都知道,平時不能抽煙,...

閱讀詳情 »

「大便」出血,然而大多數人都簡單地認為是普通痔瘡引起的,能忍就忍,等到有一天不得不去專科醫院結果卻被檢查出了腸腫瘤已是中晚期,這才後悔為什麼早期的時候就沒有發現呢?臨床上這樣的病例屢見不鮮,其實「便血」早就發出了危險信號,隻是患者沒有重視。腸癌患者九成都有便血經曆,深圳「結直腸癌公益防治活動」提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