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很辛苦了還變胖 教你減重5妙招

糖尿病很辛苦了還變胖 教你減重5妙招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不少糖尿病病友血糖、BMI雙超標,屬於「糖胖症」一族。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若同時有肥胖問題,更容易加速血管病變風險,而糖友控制體重往往比一般人更困難。營養師程涵宇建議,糖胖族減重可遵循「少油」、「少鹽」、「少糖」、「多纖」與「多乳清蛋白」等5原則。

藥物、飲食、運動相互搭配 幫助控制血糖
根據國健署統計,國內40歲以上的糖尿病病友當中,約7成有BMI過重、肥胖等問題,蔡世澤醫師指出,糖尿病患者使用某些口服降血糖藥或胰島素後,體重可能增加,患者若原本就體重過重,血糖控制就會更困難,因此糖胖病友需要「控糖、減重」雙管齊下,透過藥物選擇,搭配飲食、運動,才能改善血糖,體重也才能獲得控制。

少量多餐、不吃 糖胖族減重兩大常犯錯誤
程涵宇營養師表示,一般人透過少量多餐、不吃減重,也許可以達到減重目標,但糖尿病病友若用藥後不吃東西,很容易造成低血糖危機。加上高達8成的患者不知道每日糖分、鹽分、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攝取限制量,這種情況下又少量多餐,很容易誤踩高糖、高鹽、高油脂飲食地雷,攝取也容易過量,血糖、體重就會更失控。

糖胖族減重 需慎選食物
程涵宇營養師建議,「少油」部分,每日脂肪攝取量應低於60公克。「少鹽」部分,每日鈉攝取量應低於2300毫克,相當於6公克的鹽。「少糖」部分,每日糖分攝取量要低於45公克。「多纖」部分,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應達到25公克,約4碗菜。

乳清蛋白 容易消化、吸收
至於「多乳清蛋白」部分,以腎功能正常的糖尿病病友來說,蛋白質攝取量佔總熱量的15%-20%,約67.5克,而乳清蛋白利用率PER高達3.2,內含BCAA支鏈胺基酸,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利用。程涵宇營養師表示,若以乳清蛋白當成早餐飲品,是很不錯的蛋白質來源,不過加溫時,溫度不宜超過攝氏60度,以免成分遭到破壞。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9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自曝,與德國BNT公司洽談疫苗採購,即將完成最後合約之際,突然對方沒有回音,疑似遭人阻撓無法完成合約。今(18)日峰迴路轉,路透社報導BNT願意提供台灣疫苗,陳時中表達歡迎。 今日午間指揮中心記者會陳時中表示,德國BNT公司主動表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布107年國人十大癌症,肺癌已連續12年蟬聯死亡率第一,又以早期癌發現人數是肺癌成長最多。樂生療養院胸腔內科醫師董安修指出,主要因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因此容易被忽略,等到出現持續咳嗽、痰中帶有血絲、呼吸急促、胸痛、聲音沙啞、四肢關節疼痛、食慾不振等肺部求...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看懂齒相就知健康 牙齒會對應健康程度 近五年來,我像一名推廣牙齒健康的傳教士,傳遞牙齒與健康的相關養生觀念,所以不時有認識及不認識的人來拜訪我。 曾經有一位文字工作者來採訪我,當時她苦於牙齒發炎狀態,因此向我說明了她深受其害的過程。原來她國...

閱讀詳情 »

大腸是體內的垃圾處理場,也是排毒之王 大腸是人體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我們全身需要排出的廢物有百分之七十以上都得靠大腸處理,它可以說是體內的垃圾處理場,也因此成為體內毒素累積最多的器官。 我常常在演講和節目裡提到一句經典名言:「欲得長生,腸要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屎。」大腸對於維護人體健康扮演著非常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