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粉刺不處理 當心恐形成粉瘤

粉刺不處理 當心恐形成粉瘤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臉上的凸狀物,並不是只有青春痘,還可能是粉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表示,臉上的凸狀物主要是因粉刺而形成,若不處理,恐將導致粉瘤的發生。

潘企岳說,粉刺其實就是毛孔角化,一般成人臉上有角質化的顆粒大多數為粉刺。粉刺分為白頭粉刺及黑頭粉刺,白頭粉刺為膚色凸狀物,若變大,將埋在角質下面形成栗粒腫;然而,栗粒腫再變大,就會在皮膚表皮下面形成囊袋而形成粉瘤。有別於粉刺及栗粒腫,一長就會長很多,粉瘤通常為單一顆出現。

粉瘤通常大於0.5CM,顏色為白色、淡藍色或是膚色。發生於皮膚表淺層時,顏色常為白色或淡藍色;若於較深層,將會形成膚色的粉瘤。潘企岳醫師說,目前粉瘤發生的原因不明,但與皮膚的狀況有關,尤其油脂分泌旺盛的部位易產生,好發部位為臉部、背部、手臂以及臀部。

長有粉瘤的人,可藉由切除粉瘤手術來根治,同時潘企岳醫師也說,在一般清潔上要乾淨,避免粉刺的形成。油性膚質的人,在保養品的選擇上盡量不要使用過油的產品,越清爽越好;化妝品的選擇上也應避免粉狀產品以免堵住毛孔,讓粉刺的機會增生而產生粉瘤。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958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高血壓病人除了用藥治療之外,其實生活型態的改變也很重要!但是,也別以為只要做好生活型態的保健之道,就可以不用吃藥,或是今天吃、明天不吃的,三天打漁兩天曬網,使得血壓高低起伏,這對血管是一種傷害,反而容易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一般高血壓病人應控制在140/90mmHg 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台灣公共電視台在2009年拍攝了一部保育鳥類的紀錄片「返家八千里」,描述黑面琵鷺在東亞的太平洋沿岸南北往返繁衍生存的故事。他們每年在繁殖期過後的10月份開始陸續地往南飛,到達台灣的西部沿岸,一直停留到南風吹起,3月底才又開始北上,約有各半年的時間停留在北方與南方的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藝人小嫻因為無子宮到國外尋找代理孕母新聞曝光之後,最感同深受的就屬和信醫院藥劑科主任陳昭姿,她也是因為有此疾病,在30年前,就為此而奔走代理孕母在台合法化的第一人;這30年間,她仍然每年都關注於此法案,期許能夠順利立法,造福需要代理孕母的婦女。 陳昭姿也因MRKH無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許多人會喝飲品取代喝水,街上人手一杯手搖飲!營養師林若君表指出,各類飲品中以茶較有益健康,但喝茶時不建議加牛奶,以免破壞營養價值,也不建議茶葉重覆沖泡次數過多,因會增加腸胃負擔。 茶有益健康 加速新陳代謝 常見的飲品有茶、咖啡,以及汽水、果汁、含糖飲料等。營養師林若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