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右手的問題後,王晨迫不及待拿出開球木桿,在上一次課程中,王晨已經解決了上桿幅度過大,上桿頂點時右肘過高的問題,從這次課程開始,常住老師要著力幫他解決送桿和身體聯動性問題。
對於普通球友來說,大腦的意念和身體的實際動作是存在差異的,坦白說,就是身體無法準確地按照大腦的想法來完成動作。體現在王晨身上,就是無法把球打到左邊。
王晨拿出開球木桿,上桿動作已經好了很多,但打出去的球還是往右飛,這說明擊球瞬間他的桿頭還是打開的,力量無法全部轉移到球上,距離不遠。常住老師讓王晨盡量往左邊打,打到左邊樹林,但王晨的球還是偏到右側。其實,很多球友可能都有和王晨一樣的感覺,設定站姿時,覺得已經瞄準左側目標了,但打出去的球還是偏右。
如何解決呢?常住老師要王晨強化送桿要大於上桿的意識,在擊球後,要繼續順暢地完成送桿的動作,收杆動作要比上桿還要完整充分。這樣的好處是,當大腦有了要完成送桿的意念後,會支配肢體完成轉身、送桿的動作,揮桿動作不會在觸球後就停滯,揮桿的軌跡也會在由內到外(擊球)後,繼續由外到內的過程,即liqSide-out—Jnside。通過這個練習,王晨可以學會如何使用身體,達到意識,與身體統一的目的。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王晨幾顆球打出去還是不理想,打了一會兒,他索性拿出球包裡的另一支開球木桿,但結果一樣。為了幫助王晨理解,常住老師想到他網球打得好,於是靈機一動,把塑膠軟棒首尾一折,彎成一個網球拍的樣子,讓王晨拿在手裡,常住老師則拿起一顆球,兩人模仿網球擊球動作。常住老師用這個方式,闡釋高爾夫的桿面和網球的拍面,在擊球時的原理是有相通之處的。
此外,常住老師還把王晨的球位移到了左腳的外側。球位更加靠左了,王晨要打到球,必須向左側揮桿,發力點也在身體偏左側。在此基礎上,常住老師又叮囑他,在送桿時要有“畫大圓”的感覺,強化“送桿大於上桿的意識”。
為了讓王晨體會到這種感覺,常住老師讓他把塑膠軟棒和球桿一起握在手裡,做揮桿的動作,這就是身體聯動性的練習。塑膠軟棒是軟的,桿身是硬的,在揮動過程中,如果兩者能夠保持一致,都是直的,那就說明王晨在用正確的發力方法,身體各部分是協調統一的。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