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舒壓★神聖幾何的能量提醒|魅麗雜誌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神聖幾何的能量提醒 陸聖喆

 

我是阿爾發,也是歐米茄;是最初,也是最終;如其在上,如其在下。

 

探討神聖幾何的書籍中都提到,神聖幾何是接通另一個次元的通道,這個說法或許太杳然,但我們現在已經知道,這世界充滿著看不見的能量,甚至可以說我們是在能量的保護之下,完成這一生需要經歷的設定,如果我們相信,能量就會像是哆來A夢的口袋,可以通往另一個次元,那裡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

 

秩序決定美

決定物質世界的呈象

為什麼美麗的雪花結晶都是六角形?因為當水分子要變成固態的雪或冰時,彼此間形成微弱的氫鍵,水分子會移動到已被指定好的空間,於是雪花反映了水分子的內在秩序。結晶的形狀為何如此重要?因為它決定了物質形成的秩序。

大自然的一切都有組成秩序,這個秩序在各地古老中被發現,並且一再出現。這個秩序後來的研究者稱它為黃金比例,符合黃金比例的立體結構,就叫做神聖幾何,而所有元素的組成,科學家發現,都符合黃金比例。黃金比例,按照維基百科上的說明,它是個無理數,應用時一般取1.618,就像圓周率在應用時取3.14一樣。具有嚴格的比例性、藝術性、和諧性,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價值,而且呈現於不少動物和植物的外觀……但它的起源,卻是個謎。

從自然界的蝴蝶翅膀、太陽花或是鸚鵡螺上,甚至我們的雙眼之間,這個比例一再出現,我們也可以從達文西的畫中以及維魯特人的研究中,看到黃金比例以及神聖幾何。當科學家們發現幾乎所有的固體物質,不論是冰塊或黃金,都具有整齊的晶體,任何分子結構都符合這個比例時,渺小的人類只能感嘆造物主的神奇。如果沒有秩序,就沒有物質;沒有秩序,就沒有生命,沒有美。

 

牢不可破的黃金比例

吸引藝術家追求

這個美麗的神奇數字,吸引了藝術家陸聖喆。從小因為不愛念書,初中時到美國做起小留學生,在語言不通的學校中,他很孤單沒有朋友,發現創作是最好的溝通管道:「我沒有什麼強項,那時交不到什麼朋友。但是透過藝術,我能用不同的方式跟人建立共識,可以用語言之外的方式溝通,在創作的時候別人會主動來跟我聊天,會好奇我想透過作品說什麼,想創作什麼。於是我發現創作的力量,也可以讓別人更瞭解我,深受感動。」 

高中時他跟父母革命,終於得到父母支持去舊金山藝術學院學了電腦藝術。他把半工半讀存起來的錢投資股市,一邊念書一邊玩股票,賺到十幾萬美金,終於有錢在大學畢業前的暑假,跟學校辦的義大利團去了義大利七個禮拜,也堅定了他大學畢業後,要去義大利繼續學習的決心。「去了義大利之後,人生轉變更大。那時候我覺得自己油畫已經很棒了,到了義大利,他們連油畫都不准我碰,一切從素描重新開始。後來我才知道,學院派訓練在你最基本的結構,之後你遇到新的大的東西,都很快就可以上手。我很幸運,在藝術學習上打下基礎,學到了『過程』而不是『速成』。生命是一個過程,無法速成,也是在那時看到很多不同的東西,才會開始接觸到神聖幾何學。」

在義大利的小島馬爾他,陸聖喆住了八年,他的創作受到很多歐洲收藏家歡迎,用立體雕塑的方式,陸聖喆嘗試著融入神聖幾何的概念,「神聖幾何是不小心做出來的東西。那時候我在歐洲研究構圖、結構還有某些能量的東西時,發現非常有趣。在義大利辦個展時,我的創作都跟數字有關,而神聖幾何跟數字是不可分割的。」

一開始他並不相信靈性或能量的東西,對他來說神聖幾何是一個絕對美感的展現,如何從平面的觀念中,把神聖幾何依照精準的黃金比例,做出立體的東西,是他感興趣的焦點。不過他也在妻子的引導下,逐漸接觸靈性世界。「在歐洲我陪著太太上了很多能量與身心靈的課程,她是瑜伽老師,很喜歡上各種能量課、薩滿課、瑜伽課,那時覺得很好玩,很多感動,釋放了很多東西。」

 

神聖幾何的能量提醒|魅麗雜誌

《魅麗雜誌96期》精采試閱

◕ 神聖幾何的能量提醒
◕ 完整來自看見缺憾向生命每個經驗說「是」
◕  阿育吠陀擊破五大迷思 讓身心靈脫胎換骨 
◕ 活出健康美麗 體貼自己的三個關鍵時刻
◕ 夏珍 滾滾紅塵_找一個人,陪你大笑到老
◕ 青田街一號 行雲流水的影像奇招
◕ 不用請老師!自己也能看的居家能量風水
◕ 布達佩斯之旅 愛麗絲的秘密酒吧

 

【本文出處:《魅麗雜誌97期 2015/10》。更多精彩,請上魅麗雜誌》官網;《魅麗雜誌》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神聖幾何的能量提醒|魅麗雜誌

《魅麗雜誌96期》精采試閱

◕ 身體不會說謊 感知早就給了答案 你,就是 能量
◕ 【保健常識】步步驚心之「足底筋膜炎」
◕ 動力人生 找回你的根本力量  
◕ 【專訪】劇場創作大師莎莎
◕ 紫嚴導師:四大元素聚集 學會不帶目的付出愛
◕ 最美的心甘情願
◕ Happy Birthday 8問魅麗 周年後...
◕ 終於肯高調一點點的女人

 

相關推薦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專訪哈科米治療師貝雋文 放下防禦內在就開始改變 發現內在結構的抗拒,反而是解開限制的機會   透過呂旭立基金會引薦,〈魅麗〉本期與〈大師對談〉的主角,是來自美國西雅圖的貝雋文RobBageant。與其他受訪者不同,他住在台灣已經有十二年的光景。第一次...

閱讀詳情 »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聽覺,是我們最早開啟,也是最後結束的感官。 嬰兒在母親子宮中就開始對聲音有反應。 聲光頻率刺激充斥了現代都會生活, 我們可以閉上雙眼,卻無法關上耳朵。   聲音療癒在台灣興起的時間並不久, 開始廣泛出現這樣的課程,得感謝二○一二馬雅預言世界末日的推波助瀾。徐進玲從二...

閱讀詳情 »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徐清原/神聖咒語 和宇宙打電報的通關密語 很早就聽過〈快樂咒〉,但真正讓我們好奇的,是徐清原在〈彼岸〉中那首〈聽,即解脫咒〉,只要聽見,就能讓人獲得解脫,這,是真的嗎? 哈利波特裡的魔法,在全球造成一股風潮,彷彿口裡念著符咒手中施點魔法,就能讓人心想事成。一般人...

閱讀詳情 »

內在動機,幸福的活水源頭 文/張仁和 口述整理/徐嘉君 攝影/李昌元 真實的快樂,來自於「意義感的追尋」,當你的內在狀態是滿足的時候,也就能擺脫外在誘因的控制,感受到穩定而長久的幸福。 關於幸福感的研究,在一開始還是哲學階段的討論時,就分成兩支:一支叫Hedonism,也就是享樂主義,所談的是人性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