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矯正氣切觀念 婦女撿回一命

矯正氣切觀念 婦女撿回一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60歲的紀女士長期旅居海外,日前返台探親時,在某個清晨,突然出現呼吸困難、嚴重氣喘等症狀,緊急送至臺中慈濟醫院急診救治。該院心臟外科主任余榮敏表示,這名病患被診斷為急性二尖瓣重度逆流,造成心臟衰竭引發肺水腫,後來裝上葉克膜並緊急置換二尖瓣手術搶救,生命跡象逐漸穩定。由於醫師建議執行氣切手術,曾讓家屬遲疑,但最後透過正確的觀念除去迷思,成功搶救紀女士一命。

據了解,紀女士並未有特別的心血管病史,醫生透過X光片發現,肺部幾乎百分之百都被浸潤,快分不出心臟和肺臟,透過緊急插管又用呼吸器後,氧合濃度仍無法提升,顯示組織缺氧造成了心臟與呼吸衰竭。最後緊急置入葉克膜後,心臟、血壓、心跳與肺臟的氧合濃度都出現改善。但由於患者整個肺部泡在水中,像是溺水病人,肺功能嚴重受損,胸腔內科醫師建議採氣切手術。家屬曾擔心「一旦氣切,一輩子都不能拔管」,但考量到患者須長期咬管的不適,最後同意手術,術後狀況良好,訓練不到一周,可不必再依賴機器。

造成紀女士病情的急性二尖瓣重度逆流,其二尖瓣是位在心臟,功能像是閥門,當血液通過時會打開,之後再閉合,用來防止血液逆流回左心房。然而,患者的二尖瓣的鍵索退化、斷裂,引發急性的二尖瓣的重度逆流,由於心臟無法負荷過多血液,演變成如同後門關不起來,只要心臟一收縮,血液在前門打不出去,後門又沒關緊,導致血液往後積回肺部,造成急性肺水腫。若不立即處理,可能導致心臟衰竭而死亡。

由於紀女士年紀不大,平時身體狀況也不錯,醫療團隊共同評估,患者能脫離呼吸器的機會很高,在積極復健和治療下,果真如願拔管。臺中慈濟醫院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劉建明醫師表示,許多患者害怕進行氣切手術,但分析其優點,不但能有效及快速的脫離呼吸器,在移除氣管內管後,患者也不用連續24小時用嘴巴咬著管子,可紓解口腔的衛生和壓力,並擺脫鼻樑壓瘡、抽痰不順等諸多問題。同時也可排除,一口痰便要人命的風險,優點相當多。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269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本土疫情持續延燒,今天(19日)新增8例本土病例,新店設計師、房屋代銷職場相關衍生的宗教歌唱聚餐團增加4人確診;苗栗確診水餃攤商增加3名家人確診,屬於高雄砂石場衍生案例;另有1起感染源待釐清,為加強版防疫旅館工作人員。 ▲佛道雙修宗教協會餐會群聚事件為目前重點觀察對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我國人口快速老化,預計民國114年老年人口將超過總人口數的20%,為使長者具有足夠肌力以降低衰弱風險,衛生福利部推動「銀髮健身俱樂部試辦計畫」、國民健康署推動「銀髮健身俱樂部補助計畫」,結合地方政府公有閒置或低度使用空間,設置銀髮健身俱樂部,增加長者身體活動的可近性。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別以為Omicron只是小感冒,在輕度感染後也可能會出現長期COVID後遺症。從去年底以來,新冠肺炎傳播的病毒株大多是Omicron變異株,Omicron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多半為輕微的感冒症狀,甚至有些人是屬於無症狀感染,但許多醫師仍然認為,不要以為Omicron沒有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水痘雖常見於幼童,但近年來臨床上誘發的年齡層有逐漸增長趨勢,且隨著年齡越大,症狀越嚴重。樂生療養院小兒科張瑩雯主任指出,水痘主要因感染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可經由飛沫或接觸水痘的液體傳染,傳染力非常強,患者會出現紅疹、水泡、發癢、發燒等症狀,也可能合併皮膚感染、疤痕、肺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