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眼花騎車常跌倒 婦白內障手術獲光明

眼花騎車常跌倒 婦白內障手術獲光明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一名60歲的黃女士,由於生活忙碌導致眼睛經常疲累,某日突然發現近視度數急劇加深,要拿筷子準備全家吃飯時,老是多一支,看電視畫面像霧裡看花,騎腳踏車常常跌倒,紅綠燈像一朵花,雙眼裸視僅剩0.01、0.03,檢查後原來是罹患白內障。經過飛秒無刀雷射白內障技術,配合超音波晶體乳化術並置換多焦體水晶體,視力恢復為1.0,眼睛無異物感或紅腫不適,重獲光明內心澎拜不已。

白內障主要是因水晶體老化,其中蛋白質產生變化,透光率變低,產生眼前一片白霧的狀況。另外少數患者因糖尿病或服用類固醇、長期曝露在輻射物質或是化學毒物下、外傷、其它眼疾與眼科手術等也可能造成白內障。眼科診所院長何一滔表示,60歲以上的銀髮族為白內障好發族群,加上現代3C產品盛行,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

白內障是否一定要開刀?許多患者聽到要在眼球上動手術,馬上嚇得拒絕治療,寧願忍受視茫茫,也不願意眼睛挨刀,直到視力模糊、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才願意接受手術。隨著醫學的進步,出現了無刀雷射,不但傷口極小,也不用醫師持刀進行手術,人工水晶體也可視患者的需求選擇,解決白內障問題也一併恢復明亮視力。

何一滔院長說明,白內障困擾人類好幾千年,最古老的做法是用針把混濁物戳到眼睛後面,一直到最近半世紀,手術才有突破,尤其是在最近十年,更是一日千里。傳統的囊外晶體摘除術是在角膜上開0.7至1公分的傷口,置入人工水晶體,再將傷口縫合,但傷口縫合處的鬆緊難掌握,術後散光增加機率較高,復原很慢。飛秒無刀白內障手術則加入先進的飛秒雷射科技,並以電腦追蹤眼球,設定手術及撕囊傷口位置,使人工水晶體置入更加準確,置中性佳,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的傷口僅0.2到0.3公分,將感染、日後人工水晶體移位的風險減到最低。

目前新式手術傷口都極小,不僅安全性高,恢復也很快,還可一併矯正散光、老花眼,除了少數瞳孔較小、青光眼、角膜結疤的患者,大部分人都適宜,術後視力恢復佳。目前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及囊外晶體摘除術都有健保給付,無刀雷射需自費。何一滔院長提醒只要有視力下降,配眼鏡無法充分改善,千萬不要再拖,及早接受手術,還自己光明人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986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疫苗爭議不斷產生話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不斷強調政府統籌,外界仍質疑國內兩間國產疫苗未完成2期臨床,指揮中心就用預採購模式,指揮中心昨(30)日晚間發出新聞稿強調,國外採購疫苗也用相同模式。 指揮中心表示,疫苗自製自用是國家既定政策,未來新冠肺癌流感化是必然的趨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昨(30)日晚間,網路流傳在部立台北醫院急診室外影片,醫事人員專著全身防護服,病人躺在簡易棚架下的病床上,僅能避雨不能遮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強調,影片拍攝地是院區等臨時等待空間,絕非在路邊治療病人。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表示,急診病患要進入急診室,一定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臨床心理師會藉由系統化的測驗工具及特定的會談架構,幫臨床病人做評估,也就是心理衡鑑,作為醫療團隊診斷的重要資訊,甚至會參與臨床照顧計畫討論及執行。成大醫院精神部臨床心理師王興豪解釋,臨床心理師是以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為基礎的專業醫事人員,因此若遇上特殊病人,臨床心理師這...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媒體報導,馬偕醫院醫師爆料醫療物資短缺,例如N95口罩一個人只發2個,必須戴滿8小時否則就要重複使用,同時也說因病房未清出來,病患都在急診室內一區塊,不知情病人繼續看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強調物資足夠。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5月3日至5月27日,中央已撥補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