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皮膚過敏抓不停,別吃「發物」!|台灣好食材

最近天氣時雨時熱,許多有過敏體質的人一早起床便噴嚏不斷,還會流鼻水、長疹子,愈抓愈癢。台中慈濟醫院中醫師廖振羽指出,目前正值季節交替時節,過敏體質的人最好避免食用「發物」,搭配中藥茶飲與穴位按摩,就能預防過敏症狀皮膚過敏抓不停,別吃「發物」!|台灣好食材
皮膚過敏抓不停,別吃「發物」!|台灣好食材
過敏體質需避免「發物」
廖振羽醫師指出,過敏體質的人,除了常見的呼吸道症狀,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等,也常合併皮膚過敏問題,包括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尤其接觸中醫所謂的「發物」後,更容易誘發過敏症狀

廖醫師表示,「發物」為民間說法,「發」即「誘發」的意思 ,「發物」指容易引起上火、過敏或導致舊疾復發、新病加重的食物,甲殼類海鮮(蝦、蟹)、動物內臟、熱性水果(芒果、荔枝、榴槤、櫻桃)、香菇、南瓜、茄子、大蒜、堅果類(花生)、巧克力、酒精性飲料等,都是常見的「發物」。

飲食日誌可瞭解過敏物質
他表示,造成皮膚過敏的「發物」與個人體質有關,因此過敏體質的人最好養成記錄「飲食日誌」的習慣,瞭解自己容易過敏的物質,才能遠離過敏問題。

廖醫師指出,因飲食誘發的急性皮膚過敏,通常搔癢難耐,但仍應避免搔抓,以免形成傷口,使搔癢更嚴重,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皮膚過敏範圍擴大而且很難痊癒;過敏發作時,局部冰敷可降低癢的感覺,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並避免到悶熱場所。
皮膚過敏抓不停,別吃「發物」!|台灣好食材
穴位按摩也可緩解
廖醫師建議,預防皮膚過敏可以搭配中藥茶飲或輔以穴位按摩,緩解搔癢症狀,將防風3g、連翹2g、麥門冬6g、大黃2g、甘草6g加入500~800cc的水煮沸後,再加入薄荷2g,小火煮3~5分鐘,濾渣放涼即可飲用,若容易腹瀉,大黃劑量可減為1g。

穴位按摩也有助於緩解,在曲池、內關、血海、百蟲及三陰交等穴位按壓1~2分鐘、每天2~3次,可以減緩過敏搔癢的不適。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許多女生追求美白,經常使用果酸(AHA)換膚保養品,有人以為濃度越高的果酸保養品,美白效果越好,不過,皮膚科醫師陳彥達表示,應注意酸鹼度高低,pH值越低,則酸度越強,刺激也越明顯,務必謹慎使用。 使用果酸類保養品美白 沒做好保溼防曬小心臉變木炭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

閱讀詳情 »

「先捐血,再回家!」台灣血液基金會在5月21日發布缺血新聞稿後,非常感謝許多捐血人在其後的週末假日熱情響應,走進捐血室挽袖捐血,血液安全庫存量在周一略提升至5.9天,仍未達安全庫存量的7天標準,也期待民眾能於平日周間持續捐血,以維持每日的醫療用血供應。降載醫療系統 輸血治療不能停止在開始降載醫療系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失智症長者記憶力、認知功能、行動能力都逐漸退步,吃東西需要家人餵、食物常常含在嘴巴裡,且容易嗆咳,因發燒被帶來醫院急診,診斷為肺炎,因而放置鼻胃管,住院接受肺炎治療。吞嚥困難 生活品質下降 甚至威脅生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慧娟說,像這樣的病人,在醫院...

閱讀詳情 »

2021.05.27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5月27日為止,已經有59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