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癌症治療副作用多 舒緩不適有「鋰」可救

癌症治療副作用多 舒緩不適有「鋰」可救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醫療科技的進步,使得癌症治療已有如慢性病般,可以獲得很好的控制;然而,癌症治療時往往會產生掉髮、皮膚炎、甲溝炎及口腔黏膜炎等副作用,致使癌友們非常不舒服,甚至會想要放棄治療;台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林金瑤表示,雖然目前沒有傳統藥物可以治療,但正確的使用護理產品可以舒緩癌症治療的不適,讓癌友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很多癌友都對於在進行化療、放射線治療及標靶治療後出現的副作用困擾不已;林金瑤醫師指出,癌症治療的副作用源自於治療時所產生的物質P(Substance-P),當接受化放療時,會刺激神經末端大量釋放物質P,而使物質P的濃度增加;他進一步解釋,由於癌症治療會使引發副作用的肥大細胞變多,在此同時,神經末端會大量釋放的物質P,當物質P與肥大細胞上NK1接受體結合,就會造成發炎現象,像是皮膚乾燥紅疹、頭皮不舒服、甲溝炎和指甲變黑等化放療副作用就會出現。要減少副作用,應該是要減少物質P與肥大細胞上NK1接受體的結合。目前並沒有傳統藥物可抑制NK1接受體,近年來歐洲的研究發現,含鋰的活泉水可以抑制物質P,以減舒緩化放療副作用。

林金瑤醫師曾經收治一名40多歲乳癌病人,因為放射線治療導致乳房與胸部出現嚴重放射性皮膚炎問題,病人感到非常得不舒服,致使她頻頻打電話給她讀大學的兒子,孩子也每週回來照顧她為此母子倆的生活步調和情緒都陷入愁雲慘霧之中!林醫師建議她使用含「鋰」元素的護理產品,結果皮膚炎症狀大幅改善,才讓她們母子鬆了一口氣;林金瑤醫師表示,由於乳房、乳頭與乳暈附近的肌膚都比較敏感,放射線治療後穿衣物摩擦到都覺得很難受,往往讓病人不舒服且情緒低落。適當的居家照護,可改善患者病況、情緒和照護者的負擔,但卻常被忽略。

癌症治療除了會出現紅疹、皮膚炎、皮膚搔癢等副作用,在指甲處發生甲溝炎與指甲變黑的情況也很常見;林金瑤醫師說,有位醫院同仁罹患乳癌,治療過程中手指甲出現色素沈著副作用,就是經由使用含「鋰」元素的護理產品,使得不適症狀得到很好的改善,這位同仁因此也特別會建議病友使用。

林金瑤醫師強調,當擬訂癌症治療計畫時,患者及家屬就應該要檢視日常使用的產品,盡量選擇成份簡單、不含香料、酒精等水性保濕乳液及不含皂的清潔用品,以預防及改善皮膚副作用問題;預防口乾、口腔粘膜炎及牙齦腫等情況,牙膏及漱口水,則可選擇保濕性高及避開含有酒精、薄荷等成分的產品,避免刺激口腔使情況更嚴重,也可選擇可抑制物質P的含鋰元素護理產品,以減輕副作用的發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83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放暑假囉!不少青少年三五成群一起去打籃球,除了運動健身,更有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藉著打籃球,看是否可以長高些;不過,復健科醫師提醒,最近有好多年輕人因為打籃球而導致運動傷害就醫,尤其是下肢的足踝扭傷、拉傷和撕裂傷。打球受傷 下肢足踝扭拉、撕裂為主萬芳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最近幾年人類的八大死因中,就有六個與吸菸或二手菸有關,包含缺血性心臟病、腦血管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結核、及氣管、支氣管等肺部癌症,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成癮治療科陳奇硯醫師表示,吸菸者中有1/3至1/2死於菸害,而且較不吸菸者平均早逝15年。88%的口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35歲的林先生,肚子痛長達半年之久,就醫檢查才發現,在十二指腸處發現一顆4.7公分腫瘤,確診為十二指腸癌;醫師採取「達文西胰十二指腸切除微創手術」,患者傷口僅4公分,且開完刀隔天就能下床,至今沒有任何併發症。十二指腸癌 壺腹周圍癌之一台北榮總醫院外科部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糖尿病患者有許多禁忌,不少糖友怕胖而節食,日常飲食少油、少肉;國外研究發現,熟齡族群肌肉流失速度快,高達15%的熟齡糖友有肌少症,很容易增加跌倒、失能風險。2025超高齡社會 熟齡糖友激增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5人中就有1名老人。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