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癌症專家公佈防癌七個秘訣:經常運動

癌症專家公佈防癌七個秘訣:經常運動

注射疫苗,有備無患。部分癌症與某些病毒的關聯已經得到證實,針對這些癌症,注射疫苗是有效的預防措施。除已經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外,每個人都有必要接種乙肝疫苗,特別是可能接觸受感染血液或體液的醫療工作者等。此外,26歲或26歲以下、以前沒有註射過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的青年男女,都可以注射該疫苗,有助於預防宮頸癌和其他生殖器癌症,以及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的發生。

  拒絕煙草,保護全身。吸煙已經被證明與多種癌症有關,包括肺癌、膀胱癌、子宮癌、腎癌等。不管是哪一種煙,包括咀嚼煙草製品、吸二手煙等都有可能讓你身患癌症。如果自己實在戒不掉煙,不妨請醫生開點戒菸產品,諮詢些戒菸技巧。

  清淡飲食,多吃蔬果。雖然無法保證一點垃圾食品都不碰,但調整一下自己的膳食結構還是可以做到的,包括每天食用足夠的水果、蔬菜、全穀類食物和豆類食物。少吃高脂肪食品,特別是來自動物的脂肪。喝酒時不要貪杯,飲酒量越大,酒齡越長,患乳腺癌、結腸癌、肺癌、腎癌以及肝癌等各種癌症的風險就越大。

  經常運動,適當減肥。保持健康的體重可以降低患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結腸癌和腎癌等的風險,經常讓身體動一動,除了能幫你控制體重,其本身就能降低患乳腺癌和結腸癌的風險。總的來說,每天至少保證30分鐘的運動時間,一周至少要有150分鐘左右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或是75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

  曬對太陽,護好皮膚。曬太陽對身體有益,但也要曬得對。這對預防皮膚癌效果非常明顯。陽光強烈時,在戶外最好選擇亮色,寬鬆但編織緊密的衣服,以反射更多的紫外線;多塗幾次防曬霜,戴上太陽鏡和寬帽簷的帽子。平時要注意盡量躲開早上10點至下午4點這段時間的太陽;不要使用日光浴床和太陽燈,它們也會帶來過量紫外線照射。

  預防感染,降低風險。另一個預防癌症的有效方法是,杜絕可能導致癌症的感染,包括在註射、輸血時千萬不能重複使用一次性針頭,最大程度降低感染乙肝、丙肝等的風險;使用血液製品時務必要謹慎;保證安全的性生活,限制性伴侶數量,性生活時帶上安全套等。

  定期體檢,防患未然。定期體檢,篩查皮膚癌、結腸癌、前列腺癌、子宮癌和乳腺癌等疾病,越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的可能性也就最大。體檢只需花上半天時間“折騰”一下,可能會讓你受益終生。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疫情持續延燒,事實上不僅新冠病毒,傳染力極強的百日咳,也需提高警覺和了解自身疫苗是否需追加補打。疫情之下,接種疫苗越來越被重視,每年四月底最後一週為世界預防接種週,今年主題“Long Life for All”,就是要呼籲接種疫苗,以邁向更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COVID-19國內疫情急速上升,民眾對於家用快篩試劑的需求增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宣布家用快篩試劑販售實名制自今(2022)年4月28日上路,希望讓更多有需要的民眾買得到平價的實名制家用快篩試劑,平抑市售家用快篩試劑售價,以利控制疫情,並維護民眾健康之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70歲的陳伯伯平常喜歡騎單車出門,沒想到某日路倒在一旁,嚇得路人趕緊叫救護車,送醫過程中救護人員發現陳伯伯血糖過低,緊急給予葡萄糖水後症狀即改善。原來陳伯伯是糖尿病友,長期接受治療,但血糖控制卻不是非常標準,因為血糖過低才昏倒在路邊。羅東博愛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賴史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因「台灣社交距離」APP改版完成,並且因應Omicron變異株傳染特性而修改疫調方向,已執行近1年的「實聯制」已經沒有實質效果。因此今(27)日指揮中心宣布:取消「簡訊實聯制」!未來進出任何場所都不必掃QR code;同時紙本的實聯制也同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