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癌化速度快!右大腸瘜肉罹患率激增1.5倍 醫:檢查別只做半套

癌化速度快!右大腸瘜肉罹患率激增1.5倍 醫:檢查別只做半套
台灣一位38歲的王小姐,是一名上班族,身材適中,沒有便秘及腸胃不適等症狀。但從小不喝水,可樂與珍珠奶茶不離手,出社會後三餐皆外食,晚餐經常以漢堡、可樂與薯條裹腹。她在一次的無痛大腸鏡檢查,竟發現腸道右側有6顆高癌化風險的腺瘤型瘜肉,幸好當初沒有選擇只做大部分民眾選擇的乙狀結腸鏡,否則會錯失早期切除瘜肉的黃金時機。

台灣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指出,根據聯安診所101至103年,共有26,674筆大腸鏡數據顯示,高達24%的受檢者具有高度癌化的腺瘤型瘜肉,也就是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籠罩在大腸癌的陰影中。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進一步分析受檢者腺瘤型瘜肉生長位置發現,在屬於左側的直腸、乙狀結腸及降結腸處有瘜肉者,過去三年平均值為48%,右側大腸處有瘜肉者為52%,已經快要趨近一比一;右側大腸瘜肉罹患率從以往認知的30%攀升至52%,大幅激增1.5倍。

也就是說,瘜肉好發率不但大幅提升,同時瘜肉好發部位也不再是一般所認知的,大腸左側高於右側,以為70%瘜肉生長在左側,因而選擇只做乙狀結腸鏡。

鄭乃源強調,右側瘜肉型態較不明顯,多為扁平狀且服貼於腸壁,易侵入腸壁,癌化速度也為左側的3倍之高,不可輕忽,檢查若沒有到達迴盲瓣,只做一半,容易錯失預防先機。

下一頁:什麼是有品質的大腸鏡檢查?


什麼是有品質的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品質不夠好,會影響民眾心理,恐造成假心安,反而延誤治療先機。」鄭乃源說明,腸鏡品質有2大黃金標準,第一,大腸鏡做到迴盲瓣的到達率,必須在90%以上,無法到達迴盲瓣的原因,常受限於受檢者腸道構造及醫師經驗值等因素;第二,腺瘤型瘜肉的發現率必須高於20%,才堪稱是民眾值得信賴的品質優良健檢機構。

預防大腸癌,熟記「3變3問」。鄭乃源表示,所謂3變,是指自行觀察有無「體重遽變、解便習慣改變、血便」等情況發生,如果有,表示腸胃可能亮紅燈,需儘速安排無痛大腸鏡檢查;3問為可於腸鏡檢測前後詢問醫師,「是安排大腸鏡的檢測嗎?我的清腸夠乾淨嗎? 有幫我檢查到迴盲瓣嗎?」來了解腸鏡品質。

鄭乃源提到,大腸癌罹患率有年輕化趨勢,臨床上就有不少30多歲就患病的案例。飲食習慣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他提醒,平日應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與喝1500cc以上的水,肉類以魚肉、雞肉等白肉為主。另外,多吃堅果、豆類及水溶性纖維,有助於軟化並帶出腸道死角的糞便,降低腸瘜肉的發生率。

此外,鄭乃源建議,從30歲起就應安排每年進行完整腸胃道篩檢,項目包含糞便潛血檢驗、腫瘤標記(CEA)、大腸鏡檢查、胃鏡檢查。如果家族有癌症病史、飲食和生活型態不正常,或體重過重,尤其是BMI(身體質量指數)≧24者,屬於大腸癌的高危險群,更應積極接受篩檢,早期發現病灶,才能把握治療時機,不讓初期症狀惡化成難以挽回的重症。



相關推薦

台灣禽流感疫情持續延燒。台灣防檢局於2015年1月16日上午公布,台灣禽流感疫情調查最新資料,總計有9縣市遭列管,共有137場禽場接受採樣,另外,在高屏地區各1處鵝肉場,還驗出新型的H5N3亞型禽流感病毒核酸,為台灣首例,加上先前的H5N2、首見的H5N8,共計三種病毒,相關單位莫不繃緊神經嚴陣以待...

閱讀詳情 »

乳腺癌復發的著名歌手姚貝娜於北大深圳醫院去世,該消息已得到姚貝娜經紀人證實。 這一突發的消息重新引發了全社會對乳腺癌的關注,也伴隨著各種流言的傳播,乳腺癌到底有多可怕?怎麼預防?能否治愈? 最新報導 著名青年歌手姚貝娜因乳腺癌復發,於2015年1月16日下午病逝於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年僅33歲。經紀...

閱讀詳情 »

廣東市民張先生多年來喜歡吃生滾魚片粥,沒想到卻由此感染了肝吸蟲病。1月13日,醫生從張先生的膽管取出了上百條肝吸蟲。提醒市民,一定把好“進口”關,改進烹調方法和飲食習慣,不吃魚生及未煮熟的魚肉或蝦。 肝吸蟲寄居膽管引發膽結石  張先生日前因右上腹部疼痛難忍,到醫院...

閱讀詳情 »

禽流感疫情持續擴大!台灣衛福部疾病管制署2015年1月20日上午公布最新禽場相關人員健康監測統計,資料指出列管健康監測人數攀升至1377人,其中有32人出現類流感症狀,包含喉嚨痛、發燒、咳嗽等,採檢結果顯示,排除其中22人遭感染,並解除列管的3人。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強調,全球沒有任何H5N...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