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瘧疾快速診斷篩檢 抗生素用量大增

瘧疾快速診斷篩檢 抗生素用量大增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瘧疾快速診斷篩檢只需一小滴血,即可偵測特定瘧原蟲抗原;國外研究發現,寄生蟲盛行率高的國家,積極使用瘧疾快篩,反而導致陰性族群的抗生素使用量,呈現增加的趨勢,此研究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MJ)。

瘧疾快篩檢驗陰性者 抗生素用量高出21%

此研究回顧9項亞洲及非洲的觀察性與隨機試驗,遍及阿富汗、卡麥隆、甘納、奈及利亞、坦尚尼亞及烏干達等地區,研究對象超過50萬名有急性發燒病癥的兒童與成人。

研究結果顯示,進行瘧疾快速診斷篩檢的地區,盤尼西林、磺胺類、四環黴素及甲硝唑的抗生素使用量高出21%;而快篩族群中,結果呈陰性者,約有69%取得抗生素處方,陽性者僅約40%。

多數瘧疾快篩病患 不需使用抗生素

研究者、倫敦大學衛生與熱帶醫學院教授海蒂・霍普金斯表示,研究顯示,大部份進行瘧疾快篩的病患,其實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尤其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不建議對不明原因、且不嚴重的發熱性疾病,進行經驗性的抗生素療法。

避免抗生素濫用 引進快篩有前提

為解決抗生素濫用的問題;海蒂・霍普金斯教授認為,雖然快速診斷篩檢傳染性疾病,可以有效改善資源稀缺地區的治療情形,但從瘧疾快篩的研究結果證實,在效益極大化的情況下,才適合引進。

名詞解釋:

瘧疾:

是一種由瘧原蟲所引起的傳染病,全球每年感染人數約2.07億,死亡人數約62.7萬人。196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將臺灣列入瘧疾根除地區;然而,在一些熱帶地區,瘧疾仍為常見的重疾。感染瘧疾早期的症狀與一般感冒類似,最主要的症狀為發燒、畏寒接著冒冷汗。如果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數天後會出現間歇性或週期性的畏寒及顫抖、發燒及出汗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傳染病介紹)

延伸閱讀

1.參考文獻:Heidi, H., et al. Impact of introduction of rapid diagnostic tests for malaria on antibiotic prescribing: 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and randomised studies in public and private healthcare settings. BMJ. 2017; 356:j1054.

2.參考文獻:Johansson, E. W., et al. Do rapid diagnostic tests improve overall quality of care?.BMJ. 2017; 357: j2290.

3.資料出處: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科技大觀園 
4.《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計畫編號MOST105-2515-S-006-008)補助產出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28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統計,國內藥物濫用整體盛行率為1.29%,其中12至64歲民眾,就有23萬人曾藥物濫用,且多數多為吸食安非他命,海洛因等成癮性藥物者,若為孕婦長期使用,非但會對嬰兒造成傷害,當嬰兒出生後,還可能因此出現藥物戒斷症狀,得住院安排治療。孕婦成癮性藥物 恐使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戒毒很難?因戒癮治療的費用很高,又無健保補助,使得藥癮者就醫意願低落,持續在吸食毒品的漩渦中打轉,找不到出口。為此,昆明防治中心建議透過臺北市政府官方LINE群組中「北極星反毒專案」的連結,由一群專業的個案管理師提供用藥朋友及家庭協助,亦提供臺北市藥癮者醫療費用補助,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近日,小北百貨創辦人黃卜文先生因心肌梗塞猝逝,此噩耗震驚商界。醫師指出,隨著國人飲食精緻化、生活壓力增加,心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近年來,罹患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心肌梗塞高危險群 建立正確生活習慣降低發生率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馬偕醫院心臟內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每個人應該都有舌頭破的經驗,大部分一個星期就會好,但彰化縣一名83歲的謝姓老阿嬤看過5位醫師、試過多種藥劑及偏方,其舌頭下緣約3公分的潰瘍卻2個月還好不了,衛福部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發現,其病因出在半口假牙的內鉤變形,與舌頭不斷磨擦才導致舌頭破,不戴假牙很快就好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