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瘀青總是不會退嗎?小心!身體可能發生了更嚴重的病變!

瘀青總是不會退嗎?小心!身體可能發生了更嚴重的病變!

瘀青:就是身體受到碰撞後,皮膚微血管破裂,血液會從受傷的血管流出,流到周圍的組織內,血塊堆積形成出現瘀青。
 
瘀青瘀血的處理方法:
 
一.就醫學角度來說,其實患處不必做特殊處理,就會自然消失。患處是皮膚微血管破裂,血塊堆積形成,剛開始呈藍黑色,約一週後血紅素分解成血鐵色素,呈現出像鐵鏽般的黃色,最後血鐵色素被人體吸收,患處就消失了。
 
二.我們還可用以下方法處理:
1.發生瘀血頭3~5天可先用冰塊敷患部,5~7天後再輕輕按摩。
2.將瘀血患處處高處,幫助血液回流。
3.瘀血部位切勿大力使勁,如腳部瘀血時,應避跳有氧舞蹈。
4.暫停服用阿斯匹靈類影響凝血功能的的消炎止痛藥物。
 
 
【瘀青不會好?】
 
一般紫斑症通常是點狀的出血,當出血量大到一個程度,經由撞擊造成血管破裂,就會像瘀青一樣一大塊。林世強主任說,紫斑若是出現在手腳上,大多是因為血管壁比較脆弱;倘若身體軀幹、屁股,以及腹部的皮膚發生瘀青的狀況,就代表血小板不夠,凝血功能異常。
 
皮膚和粘膜出血後顏色改變的總稱.臨床表現為出血點,紫癜和瘀斑,一般不高出皮面,僅於過敏性紫癜時可稍隆起,開始為紫紅色,壓不退色,以後逐漸變淺,至兩週左右變黃而消退.紫癜是出血性疾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一旦發現紫癜即提示有如下可能:

  ①血管性紫癜.很常見,是由於血管壁損傷或其脆性和通透性增高所致,常見於免疫性的(如過敏性紫癜),感染性的(如敗血症),血管結構異常(如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及其他(如異常蛋白血症,單純性或老年性紫癜等)疾病.檢查除束臂試驗可能陽性外,無其他異常.

  ②血小板異常性紫癜.最常見,多數是由於血小板減少,增多及功能異常所致,若口腔頰粘膜有紫癜或血皰,常提示出血嚴重,應積極處理.

  ③凝血機制障礙,包括凝血因子缺乏,循環中有抗凝物質或纖維蛋白溶解亢進,一般說由凝血機制障礙引起的出血,主要表現為關節積血,肌肉血腫和內臟出血,較少表現皮膚紫癜,僅有時表現為大的瘀斑,而且檢查凝血像有明顯異常,借此可與血管性紫癜和血小板異常引起的紫癜鑑別.紫癜的治療依病因不同而異
 
 
【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
 
平時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避免情緒波動及精神刺激。防止昆蟲叮咬。去除可能的過敏原,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控制和預防感染,在有明確的感染或感染灶時選用敏感的抗生素,但應避免盲目地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注意飲食, 因過敏性紫癜多為過敏原引起,應禁食 生蔥、生蒜、辣椒、酒類等刺激性食品;肉類、海鮮、應避免與花粉等過敏原相接觸。為防止復發,治癒後應堅持鞏固治療一療程。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綜外電合報導】新冠疫苗話題在台灣不斷討論度極高,不論是郭台銘計畫購買輝瑞BNT疫苗,或中央流行指揮中心購買的牛津AZ或莫德納,一直都有人再探討,如果不同平台疫苗混打會發生什麼事,英國牛津大學副教授Matthew Snape研究發現,混打疫苗副作用風險大增,研究論文刊登在醫學期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整理報導】國產疫苗完成2期,即可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引起爭議,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接受部分媒體採訪,另與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談話,刊登於媒體後,昨(2)日透過生策會發布聲明,清楚闡述理念,全文如下。 「安全」與「有效性」是施打疫苗最重要的關鍵課題,去年疫情緊急需求下,各國陸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隨著新冠疫苗陸續進口、分配到各縣市進行規劃性施打作業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孕婦,特別是在第一線承受感染風險、執行防疫工作的醫護或警消同仁,會想知道自己適不適合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以及打了疫苗會不會對自己或肚子裡的寶寶造成不良的影響。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北長庚醫院婦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台灣新冠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截至6月2日累計9,389例確診,許多人擔心自己是否染疫。然而,新冠肺炎以無症狀與輕症居多,如果有症狀該怎麼辨別?根據疾管署《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目前個案回顧研究指出,SARS-CoV-2 冠狀病毒患者症狀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