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痔瘡癌變率高?腸癌迷思解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痔瘡癌變率高?腸癌迷思解密

54歲的男性無慢性病亦無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經診斷發現在升結腸處有約3公分的扁平狀瘜肉,採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治療,恢復情況良好,無復發現象。以往大腸直腸癌患者為切除扁平狀腺瘤性瘜肉,多以內視鏡黏膜切除術(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 EMR )處理,但2公分以上的瘜肉切除往往受到限制,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可針對2公分以上的瘜肉切除,且出血量少、沒有體外傷口,患者復原速度相對較快。

良性腫瘤癌變比例高

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楊靖國表示,大腸的良性腫瘤就是瘜肉,年齡超過50歲以上相當常見,而但根據研究顯示,這種瘜肉日後演變為癌細胞的比例頗高,因此針對大腸內的瘜肉應重視並積極處理。

ESD(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適用於罹患早期大腸癌,扁平狀腺瘤性瘜肉大於2公分以上患者,平均住院天數約3-5天,術後第一個月需特別注意飲食狀況,建議以低渣飲食為主,避免吃易脹氣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並自行觀察是否有延遲性出血問題,若術後有產生腹痛或解便大量出血、解黑便等症狀,則需立即回診安排檢查。

有糞便出血、家族史 應定期接受檢查

根據2016年統計顯示,罹患大腸直腸癌人數已連續8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且人數逐年攀升,隨著癌症篩檢的普及率提高,大腸直腸癌的早期發現率也相對增加。由於早期消化性癌症並無明顯症狀,若輕易忽略而延誤就醫,會致使病情加劇,為減低罹癌機率,呼籲民眾若有糞便出血、家族史或符合癌症篩檢資格者,應定期接受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妥善治療。

另外,楊靖國醫師表示,許多民眾也常認為痔瘡久了會變成大腸直腸癌,醫師表示,痔瘡與大腸直腸癌的致病成因不同,但因兩者都易有出血現象,所以常會被誤會兩者之關係,也有很多人以為是痔瘡出血,就醫後才發現是大腸直腸癌。此外,肛門癌也會有類似痔瘡的肛門腫脹、突起、出血等問題,建議民眾肛門口有異狀時也應就醫檢查。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圖片翻攝來源)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座大樓,骨骼就像鋼架一樣。體格結不結實,與骨骼健康密不可分。近日,台灣“華人健康網”刊文指出,生活中很多常見的不良姿勢很傷骨頭,不知不覺就會加速骨骼老化,不僅可能導致身材變形,還會誘發諸多健康問題。對此,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

閱讀詳情 »

某大學實驗室為了宣導反菸,特拍攝了一支豬肺吸入過量香菸的實驗影片,模擬人體長期吸菸的結果,以下內容可能會造成噁心、反胃,請審慎考慮後再決定是否繼續閱讀下去。 (圖片翻攝來源1 & 來源2) ▼首先,準備所需的實驗器材:新鮮豬肺一顆、香菸60支、真空抽風機一台、密閉真空箱一個 ▼接著,來測試一下機器。...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近2年來,女性照護私密處的意識大幅躍進,甚至出現「生理濕巾」;強調如廁後由前往後輕輕擦拭外陰部,有助潔淨分泌物、清除異味,令不少女性趨之若鶩。不過,台灣婦產科身心醫學會秘書長陳保仁醫師表示,若使用到含有酒精及香精的濕巾,不旦無法清潔乾淨,還容易引起肌膚過敏,造成不...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整理)玫瑰花總是給人浪漫、唯美的感覺,只要男生拿出一朵、兩朵、無數朵玫瑰,不管自己是不是那位「幸運兒」,總能嗅到濃濃情意;其實,這充滿甜味的花朵除能讓人欣喜,若將其喝下肚,不只能舒緩體內運氣,達到鎮定、安撫作用,還可調整經痛,對女性有很大的幫助。  根據《優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