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當心!滑手機成癮 恐記憶退化 擺脫手機控制這樣做,讓你找回自己的人生的7個方法

看文章前,先跟大家分享一支網路爆紅的影片《Look Up》...

若您先前已經看過這影片,那麼請您繼續閱讀下面文章:


滑手機成癮 恐記憶退化

不當「多核心電腦」 專心做一件事

智慧型手機會讓人變笨?有醫師發現,近來增加一、兩成病患,在門診主述常忘東忘西、記憶力變差。 醫師提醒,使用智慧型手機也要有正確習慣,千萬不要把自己搞得像是一台「多核心電腦」,邊做事邊滑手機,這樣會影響注意力與記憶力。

當心!滑手機成癮 恐記憶退化 擺脫手機控制這樣做,讓你找回自己的人生的7個方法

 

撰文 / 張又晴  / 今周刊   909期

你這幾年是不是只要一停下來,就習慣性拿起手機看?甚至聽到簡訊、LINE的訊息通知聲,馬上就跳起來深怕漏掉重要訊息?若你是這樣的重度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可要當心,持續這樣過度使用習慣,可能會影響注意力與記憶力。

書田診所進行一份關於智慧型手機的相關問卷調查發現,有六成八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會一小時察看手機一次,甚至還有一成七的使用者表示,他們會隨時察看手機;至於察看的內容,有五成五是為了察看訊息,二成二是使用社群網路。

干擾大腦儲存功能

在使用習慣部分,有三成的人會在工作、吃飯或其他活動時同時使用手機,有六成一的人偶爾會這麼做。令人驚訝的是,高達四成六的人會因為察看手機而短暫忘了自己原本要做什麼事、四成一的民眾感覺自己的記憶力變差甚至無法專注。

書田診所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婷毓說,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化,捷運上、公車站前、各種場所等候區裡面都充滿低頭族,拚命用手指滑動手機,但讓她印象深刻的卻 是,門診中也常見到一邊描述症狀、一邊急著找手機的患者,甚至還有同時主述自己記憶力變差,漏東忘西的人也增加了兩成。

使用智慧型手機反而會讓人變笨?黃婷毓從醫學角度分析,大腦在記憶過程中,先進行「登錄」後,再把記憶儲存在特定的腦部區域,完成這些動作後未來才能在需要時提取出來,讓大腦記起所需的資料。如果在登錄過程中,受到環境或其他因素干擾,都可能影響到記憶的儲存與提取。

黃婷毓說,智慧型手機隨時出現的鈴聲、提醒聲,或邊開會邊滑手機,都會影響記憶登錄的完整,一旦登錄動作不完全,儲存一個不完整的記憶,等到大腦要提取時就無法取得完整記憶。

黃婷毓建議,人只有一個大腦,不像多核心電腦可以同時運作展現強大功能,故使用智慧型手機時一定要避免多工進行,像是邊吃飯邊滑手機、邊工作同時開多個視窗,這些壞習慣只會讓大腦記憶能力越來越差。

沒手機會不安已成癮

雙和醫院精神科主任李信謙則說,使用智慧型手機會不會影響記憶,還需要更多大型調查佐證,但對於短期記憶能力確實會產生影響,如果覺得自己在一段時間內明顯感覺記憶退化,一定要趕緊找出原因,可以先試著離開手機一陣子,觀察自己狀況有無變化。

李信謙認為,雖然智慧型手機不是引起記憶力退化的單一因素,但若過度使用,絕對會造成身心影響。像是資訊焦慮症患者,就可能會因為手機沒電、沒收到訊息而焦慮,甚至影響睡眠品質,導致隔天注意力不佳,連帶情緒也受到影響。

此外,過度使用手機也可能會出現曾受到熱烈討論的「網路成癮症」。智慧手機也可視為一種網路,若是處理公事、資訊傳遞、人際溝通等都還不至於會過度使用,但玩網路遊戲就會不自主點開臉書等,還是須特別注意使用習慣。

李信謙建議,若發現自己越來越離不開手機、無法控制自己的使用時間、沒有手機就顯得不安、易怒等變化,就有可能出現成癮現象,最好能請專業醫師指導怎麼脫離手機的控制。

黃婷毓也提醒,如果發現記憶力、注意力受到影響,就應調整使用智慧型手機習慣,讓這些短暫現象得到緩解;若遠離手機還不能改善,就要趕緊就醫,避免短暫影響成為慢性,讓大腦運作能力降低甚至喪失。

擺脫手機控制
這樣做

1.關閉提醒功能
手機中的很多軟體都自動設定成主動提醒,可以選擇把提醒功能關閉,或讓自己養成固定時間察看,不要一直拿著手機不放。


2.輕重要分
把依賴智慧手機的工作區分輕重,把不重要的提醒功能關閉,只保留重要的提醒鈴聲。

3.不要多工
別把自己當成多核心電腦,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隨時隨地都把手機拿出來滑。

4.休息關手機
當身心完全進入休息狀態時,盡可能把手機關掉,讓大腦完全休息避免手機干擾。

5.逆向思考
如果是一起床或是一坐下來就拿起手機,可以要求自己先做別的事,像是先洗臉刷牙後再看手機。

6.善用停止工具
可以設定鬧鐘提醒自己使用時間,或是限定自己使用時間,時間一到就立刻停止使用手機。

7.利用朋友家人
請常接觸自己的人,提醒自己還有許多工作或運動要做,避免長時間沉溺於手機或是網路上。

 

 

【Life生活網取得《今周刊》授權文章專屬使用:原文詳載於《今周刊》。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遠離乳癌,生活中有些細節馬虎不得。(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雞排、珍奶從小不離手,當心乳癌早早找上門!近年不管是政府或醫界都疾呼國人重視乳癌年輕化的警訊,而大部分恐怕都是癌從口入,國內乳癌名醫、台中慈濟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林金瑤觀察,除飲食西化的影響,台灣人嗜吃...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張華安/台中報導 失智症並不可怕,只要勇敢面對,依然能有極大的人生發揮空間。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率領各縣市衛生局及民間相關協會,今年展開打破失智迷思巡迴展,預計全台走透透,讓全台民眾都有機會看到失智者超乎想像的創作。 臺中市衛生局23日至24日響應舉辦失智者創作巡迴展,現場還...

閱讀詳情 »

▲台大抗癌名醫黃聖懿觀察,人口老化已敲響國人多發性骨髓瘤「老來癌」警訊。(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台灣的人口老化速度在亞洲各國中,僅次於日本,隨著台灣人口越來越老,也帶出國人「老來癌」的一大警訊!國內醫界臨床觀察就發現,好發在老年人、血液癌症之一的「多發性骨髓瘤」...

閱讀詳情 »

▲多發性骨髓瘤症狀與老人常見的共病症相類似,常混淆延誤確診。(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張華安/專訪報導 腰痠背痛、貧血,甚至上廁所出現尿液有泡泡的蛋白尿,如果上了年紀的您也長期出現有這些困擾,千萬別小看了症狀,若誤以為這一些只不過是正常老化的一連串毛病,極有可能犯下大錯,讓自己錯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