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畏懼面對陌生人 恐是社交恐懼症導致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1名14歲男孩,因害怕面對陌生人,總是逃避任何人多的地方,若是必須得參與社交活動,就會莫名出現冒冷汗、心悸甚至口乾舌燥等現象;衛生福利部旗山醫院身心科主任謝遠達指出,這名男孩不但害怕別人注視的眼光,甚至也不敢和陌生人講電話,其實這恐是社交畏懼症所造成。

社交畏懼症的患者,除了會畏懼面對陌生人,尤其處於人多的時候,就會感到不自在,且出現臉紅、發抖等症狀;謝遠達說,社交畏懼症屬於普遍的精神疾病,在臨床上約佔3%至10%,但大部分的人並不知道可就醫治療,往往讓疾病糾纏了一生。

其實會出現社交畏懼症,主要是因過於沒自信以及低自尊等影響,才會讓自己感到一無事處,也常將想法投射在別人身上,認為每個人對他都吹毛求疵;謝遠達說,社交畏懼症其實不像憂鬱症嚴重,但若長期下來,也可能會傷害心靈,演變成其他精神疾病。

其實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證據顯示,主要是因腦中某些神經化學物質的失調,才造成社交畏懼症,因此是可仰賴藥物治療;謝遠達提醒,若發現身邊周圍朋友或家人有出現類似情況,都應盡早安排讓他們接受治療,才能避免影響生活。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58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好消息!今年4月起,健保放寬給付血小板生成素治療「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ITP),預估約有30至50名患者受惠,每年省下高達百萬元的藥費,可說是一大福音。 血小板生成素治療 不再提心吊膽 一名60歲婦女,12年前確診罹患紫斑症,長期使用類固醇治療卻因免疫能力低下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高度近視族群會有很多眼睛病變,如果近視超過六百度,就應該要定期每半年做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病況,及早做治療;此外,若是眼睛有出現飛蚊或是有閃光,最好要立即就醫,以確認是否有視網膜裂孔或破洞,就能趕緊做治療,避免視網膜剝離而導致失明危險。好發於高度近視族群 外傷也會引起台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所公布的2014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共有1萬1769人罹患乳癌,發生人數首次超越肝癌,排名第3位。其中原因除了因為乳癌初期沒有什麼症狀,致使很多女性會疏於防範之外,也和乳癌篩檢率偏低大有關係,因而使得乳癌罹患率逐年攀升。乳房攝影篩檢率不到四成政府所推出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天氣漸熱,穿上清涼的衣服時,是否會驚覺肚子多了一圈救生圈,或是那逐漸增大的鮪魚肚,皮帶的孔洞又得要再往前多穿孔才能繫了;你若是有這些現象,可得要小心可能已經有脂肪肝,除了飲食與運動之外,中醫用藥以及針灸也能讓你加速得到改善。 忙於工作+少運動+吃喝不忌口易好發 台北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