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由糞便指標看出你的健康指數!

檢查糞便會不會黏馬桶就是一個指標 
由糞便指標看出你的健康指數!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宿便?
檢查糞便會不會黏馬桶就是一個指標。
我常在演講時和大家提到這個問題:「你的大便會黏馬桶嗎?」

請想想看,馬桶壁有多光滑?
糞便卻能沾黏上而且連沖水都沖不掉,
那些廢物在我們腸子裡沾黏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糞便會黏馬桶的人,多半是因為吃了太多高油脂、高蛋白和高精製澱粉的食物。

常吃高油脂和高蛋白的食物所產生的糞便就像是沙子加上水泥一樣,
會變得又硬又重,不易排出;積得越久,宿便就會越來越多。
很多人都有這個問題而不自覺,也有很多人不相信這個論點。
「不信的話,試試看連續三餐只吃油炸食物會變怎樣?」

我進一步向他們提出建議,相信隔天的糞便就會變得黏稠不易排出,
而且會變細,像從中間硬擠出來的。
若是還無法想像以上情況的話,
不妨試想一下你家的抽油煙機上所殘留的油漬,
如果是剛沾上的,很容易就擦得掉;
但是如果隔了幾天不擦,就會越來越難擦掉,
當那些油脂逐漸變黏、變硬,最後就會像蠟一樣沾在牆壁上。
同樣的情況也可能出現在我們的腸子裡,宿便就是這樣來的。

每天排便一次是不夠的!

很多人問我:「多久沒排便就算是便秘?」

一般的標準是三天,但我認為那已經是非常嚴重的便秘。
就像每天都要倒垃圾一樣,
我們一天如果吃三餐,正常來說也應該一天要排便兩到三次才能清乾淨。
很多人以為一天上一次大號就夠了,
但我會說一天只上一次大號是輕度便秘,
兩次是標準,最好的情況是一天三次

以我自己的狀況來說,每天習慣排便兩次,
一次是早上出門工作之前,另一次則是晚上洗澡前。
晚上那一次通常會搭配咖啡灌腸;
如果沒有做咖啡灌腸,也會進行腹部按摩來刺激腸子蠕動,
讓自己有排便的感覺。
排便是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我常說:
「不管有沒有便意,時間到了,蹲都要蹲出來就對了。」

建議大家可以壓壓看自己的左下腹部,
如果是硬硬脹脹的,很可能就是有宿便積在裡面,
這時如果做咖啡灌腸,就會發現它變柔軟了。
根據我的經驗,只要做完咖啡灌腸、排便乾淨的人,
按壓左下腹結腸的位置,觸感都像麻糬一樣柔軟,
我看過這樣的案例不下千人。

想要正常排便、不便秘,
取決於好水、酵素、纖維 和益生菌等四大元素,
這四大元素也是影響健康的重要標準(這部分將於第五章詳述)。
現代人通常水分補充不足、酵素不夠、纖維素不足,肚子裡的好菌也不夠。
正常來說,我們的肚子裡應該要有 一公斤重的菌在裡面,
菌在腸道健康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這些元素的缺乏造成現代人排便不順,宿便容易累積在大腸內。

便秘造成的憩室,是大腸藏污納垢的溫床

有些人在用力排便時,腸子因為壓力的關係,
讓結腸壁較脆弱的地方像吹氣球一樣長出一個氣囊出來,就形成了憩室。
它是一種良性的囊袋,是大腸最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
如果不處理,久而久之就有形成大腸癌的可能。
憩室一旦長出來就不易消除,
老人家和便秘者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人都會有憩室,
平時不痛不癢,就像盲腸一樣,如果沒有髒東西跑進去就沒事,
但如果排泄物囤積其中,就容易發生感染或發炎。
因此,已經有憩室的人應以斷食、灌腸來定期清除裡面的髒東西。

毒素不清,會累積成癌

在大腸癌的發生部位和發生機率中,
直腸和乙狀結腸得癌症的機率最高,
幾乎有百分之七十的腸癌都集中從肛門上來六十公分的這一段,
因為這裡是宿便最容易囤積的地方,毒素都累積在這裡,
這段腸子就像家裡的垃圾桶,等到垃圾積滿了才會去倒。
咖啡灌腸最主要就是針對這一段腸道進行清腸排毒。
腸癌目前高居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名,是有跡可循的,
證明現代人飲食中的毒素真的太嚴重,
加上排泄不良,宿便的毒素都累積在大腸內。

相關推薦

市面上手搖飲料很多,但你確定你喝的真的是〝茶〞嗎??手搖飲料店問題層出不窮,喝了可能胖了身體又賠了健康!!! 那有些人可能想說,外面的不安全那我自己買茶葉泡總安全了吧?!那可不一定喔!!!!!有一些不法商販,會把陳茶重新加工冒充新茶,不懂的人也不曉得自己買的是不是真正的好茶。今天就要跟大家說說挑選好...

閱讀詳情 »

「林妹妹」 陳曉旭的早逝讓無數紅迷唏噓感嘆。其實,生活中的陳曉旭就是一個鮮活的林妹妹,她博覽群書、敏感聰慧、文靜內向。她林黛玉式的悲情性格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 尚在悲傷中的其父陳強為大家講述了陳曉旭的點滴成長經歷。 家庭變故讓她變得內向憂鬱 陳曉旭1965年10月出生於遼寧省鞍山市一個藝...

閱讀詳情 »

運動養生是很值得推崇的一種養生的方式,現在雖然很多人都很注重養生,但是一些人的養生方式是不正確的,這樣也是會給健康帶來一些傷害的。金雞獨立的養生方法大家聽說過嗎?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金雞獨立養生法的好處! 每日金雞獨立1分鐘,預防老年癡呆 每天做“金雞獨立”1分鐘,對高...

閱讀詳情 »

霧霾天氣空氣質量差,最大影響的就是我們的呼吸系統,可引起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統疾病發作或加重。 除了霧霾天氣減少戶外活動、帶口罩等措施外,食療方面可多吃有潤肺清肺、止咳化痰、增強機體免疫力的食材。如北沙參、玉竹、麥冬、蓮子、百合、雪耳、菊花、羅漢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