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產後婦女 罹子宮頸癌風險增六倍

產後婦女 罹子宮頸癌風險增六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近十年來,台灣各界均積極推動子宮頸抹片檢查,以及提倡子宮頸癌疫苗的施打,讓子宮頸癌在所有癌症之中,成為少數病例數不斷銳減的癌症,不過婦女朋友還是不可掉以輕心,因導致子宮頸癌變的人類乳突病毒,仍時時埋伏,在抵抗力最為脆弱時,捲土重來!尤其是懷孕婦女,更需多加留意。 

生產後抵抗力變弱 病毒易趁機而入

根據統計產婦感染HPV的整體風險,是未曾生育過的女性的2倍;感染高致癌性的HPV第16型病毒機率更是高達6倍之多。醫學會理事長暨台灣婦女健康學會副理事長鄭博仁指出,孕婦分娩時子宮頸內部的黏膜上皮層變薄,抗感染能力減弱,加上生產時子宮頸急遽拉扯,產後造成撕裂傷導致發炎比例增加 。

此外,每一次的懷孕分娩,都會讓子宮頸口愈來愈外翻,子宮頸內口與外口交接的轉換帶,在性行為過程更易外露,增加病毒侵襲的機率。

產後打子宮頸疫苗?醫:不會對母乳造成影響

他進一步說明,產後六個月除了是母乳哺育的黃金期,也是HPV疫苗接種的時間點,但卻有不少產婦可能疑惑,孩子都生了再打疫苗會不會太晚?鄭博仁理事長表示,美國疾病管制局和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研究都顯示,即使已經感染過HPV,再接種疫苗同樣有效,反而還能刺激更多抗體抵禦致癌性病毒,加強抵抗力。

至於哺乳期施打疫苗,會不會影響胎兒健康?他說,其實哺乳媽媽是可以接受部分疫苗的接種而不會影響嬰兒,例如流感疫苗、德國麻疹及子宮頸癌疫苗等,其中子宮頸癌疫苗也是皆然,媽媽無須過度擔憂。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飲食習慣改變、環境因素影響及透過健康檢查篩檢,甲狀腺疾病發生率有逐年上升趨勢。甲狀腺疾病好發於20到45歲的年輕女性,常見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5大甲狀腺疾病外科手術適應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黃晞育表示,大多的甲狀腺疾病手...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現代人漸漸習慣常吃「飯菜混合」(主食與主菜混在一起)型態的餐點,如滷肉飯、炒飯、炒麵、羹麵、義大利麵、焗飯、燴飯、湯麵等。此類食物會將醬料湯汁連同主食一起吃下,易攝取過多油糖鹽與熱量。 飯菜混一碗 恐攝取過量油、糖、鹽 使用碗公、未分隔的便...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3歲半的小華剛進幼稚園小班1個月,老師發現他的行為跟其他小朋友不太一樣,總是自己一個人玩玩具,不參與其他活動。當老師和同學接近想要找他說話時,就畏縮到角落,低頭不理會,這1個月幾乎沒聽到他開口說話。不論是上課或吃飯休息,小華常坐不到1、2分鐘就起來走動,甚至跑出教...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採訪報導) 工作學業繁忙、壓力大,上班族或學生們可能發覺自己開始冒痘痘、容易感冒甚至肥胖,女性開始經期不順,不知道是不是「內分泌失調」?壓力加上久坐的生活型態,往往使體質受到影響。透過中醫觀點的調理,要怎麼拯救內分泌失調呢? 胸悶、耳鳴、肥胖等 都可能是內分泌失調症狀 南投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