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生子要趁早!晚生育 高危險妊娠增3成

生子要趁早!晚生育 高危險妊娠增3成

圖說:太晚生育會讓不利懷孕的潛在危險因子增加。(擷取自flickr,作者Eugene Luchinin,http://bit.ly/1lx9G38)

欣傳媒 | 欣健康/楊晴雯

根據台灣內政部資料顯示,近年來30歲以上婦女生第1胎者,占45.9%,顯示台灣人普遍晚婚、晚生。醫師說,太晚生育會讓不利懷孕的潛在危險因子增加,從門診觀察,「高危險妊娠」患者人數明顯攀升超過30%。

台灣內政部資料指出,台灣婦女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91年是26.9歲,101年則提高到30.1歲,10年間增加3.2歲;30歲以上生第1胎者占45.9%,相較91年的35.6%,10年間增加10.2個百分點,顯示台灣女性超過30歲才生育第1胎者,已快達半數。

晚婚、生育年齡高及人工生殖科技介入,孕婦及胎兒需面對的潛在危險逐漸增加。台灣新光醫院婦產科蔡育倫表示,新光醫院在102年照護的懷孕婦女,有超過30%的孕婦為高危險妊娠。

蔡育倫解釋,懷孕期間,因母體或是胎兒因素,導致增加母親及胎兒的危險,稱為高危險妊娠。例如:早產、子宮頸閉鎖不全、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懷孕合併內外科疾病、懷孕時合併有感染疾病、高齡產婦、早期破水、多胞胎、胎兒生長遲緩、胎兒過大、妊娠過期、胎兒窘迫缺氧、前置胎盤、植入性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羊水過少或過多等。

會引起高危險姙娠的原因,主要與年齡(大於35歲)、血糖、血壓、懷多胞胎,以及其他內科疾病(如:氣喘、心臟病等)相關。蔡育倫說,曾經有位46歲的懷孕個案,就發生了胎盤早期剝離的情況,他表示,如果能夠早一點懷孕,可能就會降低這類問題的風險。

不過,並非只有高齡產婦才會面臨高危險妊娠的問題。蔡育倫說,有位77年次的張小姐,自然懷孕且為雙胞胎男嬰,但在22週時因出血送急診,檢查發現子宮頸開3公分、看到羊膜且有細菌感染情形,隨即住院進行安胎。因產婦子宮頸閉鎖不全,進行子宮頸環紮術以避免子宮頸口持續擴張,安胎至23週因提早破水,同意剖腹產並順利產下2名男嬰各為610克、560克。

生活化的、休閒化的健康新知,請進【欣健康http://solomo.xinmedia.com/health

相關推薦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該如何愛肝、護肝呢?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指出,正確飲食是維護肝臟健康的關鍵之一,包括多吃蔬果,少吃油炸與加工食品,並注意勿食用來路不明的藥品或保健品,才能避免肝臟損傷  肝臟是沈默器官,即便肝臟出現損傷也難以察覺,因此及早護肝、愛肝才能降低憾事發生!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可從正確...

閱讀詳情 »

▲疾管署防疫人員仔細檢視盆栽、水溝,怕錯失任何可能的病媒孳生源。(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雄登革熱群聚還沒完!疾管署今(13)日公布高雄市再新增2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分別為居住三民區鼎金里70多歲女性及鳳山區中和里50多歲男性,值得注意的是,這2人均無疑似症狀,是在衛生單位...

閱讀詳情 »

▲研究顯示,多走動、向他人示好,有助減少焦慮、增加快樂感。(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感受強大壓力來襲時,不如起身走動、向周遭的人釋出善意,有助減少焦慮、增加快樂感!董氏基金會引用國外研究結果指出,當心情不好時,與其專注於讓自己感覺更好的方法,不如祝福他人,研究...

閱讀詳情 »

▲卡在食道內的榴槤籽。(照/童綜合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92歲的老翁,因為年紀大了,大多只能吃些軟爛的食物,某日晚上吃完一大塊榴槤後,卻感到不舒服,老覺得喉嚨卡卡的,也出現流口水、想嘔吐等狀況,一開始自認為只是吃太多與吃太快,想說睡一覺起來就會好轉,沒想到隔天越來越嚴重,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