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牙齦或皮下出血 恐是血小板異常惹禍

牙齦或皮下出血 恐是血小板異常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1名42歲女性,出現牙齦、口腔黏膜出血現象,且全身皮下都出現紫斑、瘀青等症狀,緊急就醫,經抽血檢查發現,患者血小板僅3,000/ml,確診為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

收治這名女子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李治宇指出,該女子是罹患原發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便緊急給予輸注血小板及類固醇注射;但三天後,血小板仍只有大約8,000,因此連兩天再給予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過了一個星期才逐漸回升至正常值15萬。

李治宇說,血小板正常為15萬至40萬(每毫升),具有止血作用,因此若小於兩萬,血管就很容易造成出血。像是外科手術或拔牙時,就必須至少有八萬以上的血小板,才能避免手術後傷口持續出血,尤其肝硬化患者,因肝臟機能亢進,導致血小板在在脾臟內被破壞減少,若是得拔牙或開刀,就必須輸注血小板。

另外,包括特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骨髓白血病、骨髓纖維化、真性紅血球增多症等等,都有可能因血小板功能不正常,導致無法止血;李治宇提醒,若是平時有在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就必須停藥後在接受手術或拔牙,才能避免危害身體。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38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多數糖尿病患者有迷思,認為打針很麻煩,甚至覺得病情嚴重才需要打針,患者往往因此拒絕接受針劑治療,導致病情有所延誤。大林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陳品汎表示,糖尿病傳統治療方式是先使用口服降血糖藥物,若無法穩定血糖,才建議患者採取針劑治療。但隨著醫療進步及臨床研究經驗,建議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高血壓治療又有新選擇! 經過國外研究證實,新型ARB藥物azilsartan medoxomil與同類型藥物相比,降壓效果更好、副作用更低,健保署已在5月通過健保給付。2012年台灣十大死因數據顯示,高血壓致死率位居第八,佔3.2%,但相關的疾病包括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30歲女性,前往醫院做婚前健檢,不料經超音波檢查後,竟發現脖子有腫塊,進一步檢查確定罹患甲狀腺癌,讓準新人瞬間面臨恐懼!醫生說明因為甲狀腺癌沒有有效的化學治療,因此手術為治療最重要的一環,接受新式超音波刀手術將甲狀腺全部切除後,定時服用甲狀腺素,調節身體新陳代謝,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糖尿病高居101年全國及台北市十大死因第5位,同時也是引起失明、洗腎及截肢的主要原因,102年台北市糖尿病患眼底檢查率僅31.74%,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率為42.17%,顯示有將近6、7成的糖尿病患仍未定期受檢。為了鼓勵糖尿病友定期接受糖尿病檢查,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推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