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唐祖湘
陳風(化名)在家排行老大,在高雄市一家汽車材料行工作,父親前年車禍去世,弟妹都在中、北部上班,母親不適應市區生活,堅持一人獨居,但每天不是面無表情看電視,就是對著老伴的照片流眼淚。陳風中午午休及下班後都要騎半小時的機車幫母親送餐,時間很緊湊,一次都不能少,因為少一次,媽媽就少吃一餐。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陳奶奶開始出現老化狀況,她日夜顛倒,分不清楚白天還是晚上,一天會問10幾次「吃過沒」,不肯洗澡, 也不好好穿衣服,原本一塵不染的家裡變得亂七八糟,陳風帶母親去看醫生,才發現她得了失智症,病情惡化得很快,吃飯時,必須要一口一口餵,已經沒有生活自理能力,急需要旁人照顧。
陳風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申請外籍看護,沒想到,陳奶奶因為行動自如,失智又難以判斷,醫生開立出來的巴氏量表達不到申請外籍看護的標準,陳風只得繼續奔波兩地。「怎麼會這麼嚴格?我是真的有需要啊!」經過兩年身心煎熬,「我曾偷偷希望她快點走,因為我們一定會被她拖垮!」陳風顫抖哽咽地告白。
身心壓力大 照顧者的悲歌
陳風的遭遇在目前台灣社會並不算少數案例。根據國發會推估,目前全台灣共有76 萬名失能、失智老人與身心障礙者,其中僅1成使用政府的長期照顧資源,近3成聘僱外籍看護工,高達6成都得仰賴家庭自行獨力照顧,而家庭照顧者平均照顧年數長達10 年,每天照顧時數多達14小時,一旦面臨被照顧者發生狀況,家庭照顧者必須長期承擔身心壓力,其徬徨無助的心情可想而知。
也因此,近年社會上照顧悲劇事件層出不窮,每隔一段時間就攻佔各大新聞版面,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統計,2016年8月以來就發生了8起,平均1個月1件,而且幾乎是照顧者自戕與失能者同歸於盡,像是新北市負責照顧的先生與腦受傷的妻子燒炭雙亡、桃園市孫女砍殺失智祖母後跳樓的憾事,在步入高齡社會之際,類似照顧悲劇發生頻率是否越來越密集,令人憂心。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分析,社會之所以經常出現照顧悲劇,「主要因為照顧資源選擇不足,以致家人得親自照顧,另一方面與照顧者人格特質也有關,尤其是具有過度的責任感以及照顧期待高的照顧者。」
她以前陣子嘉義發生一起街頭怒摑中風失禁父親耳光的男子「阿志」為例,其實這位中風的父親早年沉迷賭博,在男子年幼時拋妻棄子離家,但突然中風返家,讀到國立大學研究所畢業、當過工程師,數年前辭職專心準備國考的兒子,二話不說就扛下照顧全責與壓力,包括三餐餵食、協助洗澡, 每周3次載父親去醫院做復健,1年下來花光積蓄,放棄國考,仍無怨無悔,之所以動粗,是因為離開醫院前便詢問父親是否要上廁所,都說不用,騎車到一半才說要,更當街挫屎,讓阿志忍不住發怒動手。
陳景寧感嘆,阿志期待父親狀況會變好,但不可得,才會動氣當眾賞父親耳光,「但面對父母老去,要了解那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照顧者一定要放低你的期待,否則兩方都會很辛苦。」
金錢與投注心力 重擔壓身
從上述眾多家庭照顧案例可知,當家中有一人倒下,對其他人的衝擊將比想像中還要更深、更廣,仔細評估可發現,每個家庭用於失能者的花費雖會依長輩失能程度而有所不同,但可以分為「顯性成本」及「隱性成本」兩種。
顯性成本指的就是實際上每個月的經費支出,有照顧需求的家庭,即使採取最省錢的家人自行照顧方式,在照顧失能程度較輕度的長者時,包括餐費、醫療費、輔具、交通費及營養品等,1年總支出也要30萬左右,平均1個月2.5至3萬,對普通家庭已是不小的負荷,而重度失能者1年更要花費40至50萬,相當於一個正職工作者的年薪。
顯性成本的經費支出容易計算,並且顯而易見,但家庭照顧者所投入的「隱性成本」,也就是耗費體力、心力與時間,甚至影響個人的生涯規畫,包括求學、工作及婚姻等,這種無形的付出,卻常常被忽略,等到照顧者照顧的對象離世後, 自己的人生又該何去何從?為日後埋下不確定的因子。換言之,當家中出現需要長期照顧的失能者,如果未即時尋求適當資源支援,不僅可能傾家蕩產,也可能讓照顧者覺得身心俱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女性總是占家庭照顧者的大多數,這幾年已經略有變化,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涂心寧指出,照顧者最常落在那些收入較少或是經濟不穩定的家人身上,以往多集中在媳婦、女兒,近兩年男性也有增加現象,有些是早期在大陸工作,因資方撤廠回台的失業者,有些則是第一次退休,但尚未存到足夠退休金的中高齡男性,日後這種「弱勢照顧弱勢」,「老人照顧老人」將愈來愈多,照顧者應該善加利用社會資源,適時讓自己得以喘息。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今周刊特刊《陪伴父母老後該懂的事》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