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父母必看!媽媽讓寶寶改吃這種「配方奶」後,竟患上「壞血病」!千萬要特別注意!!!

 

父母必看!媽媽讓寶寶改吃這種「配方奶」後,竟患上「壞血病」!千萬要特別注意!!!

(示意圖-圖片來源www.guziyy.com  health.dahe.cn


《兒科》(Pediatrics)雜誌新近介紹了一則病例,警告醫生,給1歲以下嬰兒開出植物配方奶代替母乳或嬰兒配方牛奶,可能會讓寶寶罹患現已十分罕見的壞血病。

據英國《每日郵報》日前報導,這名西班牙小病人在兩個半月大時,因為喝配方牛奶起過敏性皮疹,醫生建議媽媽改餵由杏仁露、杏仁粉、芝麻粉、麥芽米、糙米、小米、益生菌和益生元(小袋粉劑)等混合而成的配方。

到六個月大時,媽媽開始餵食寶寶果泥和菜泥,但他不肯吃。到11個月時,由於寶寶發育不良,媽媽只好帶他去醫院。醫生發現,這個小嬰兒不但不能直立,連大人動一動他的腿都會哭泣。

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醫院醫生、文章作者聖伊西德羅‧維多利亞(Isidro Vitoria)博士描述說:「病兒出現股骨病理性骨折、煩躁不安,無法茁壯成長。」

體檢發現,嬰兒體內的維生素C、D、鋅和促甲狀腺激素水平異常低下,結論是其患有一種嚴重併發症——壞血病,這種病過去是長期缺乏維生素C的人(如出海幾個月的水手)才會得的病,19世紀以來在成人中已十分罕見。

醫生立即用一種嬰兒配方代替了杏仁配方奶,配合穀物、肉類、水果和蔬菜,並添加維生素C和D。一個多月後,寶寶各項指標恢復了正常,骨骼變得結實;兩個多月後,開始學習走路。

文章寫道:「這一病例顯示,不恰當地使用杏仁奶餵養一歲以下的嬰兒會導致嚴重的壞血病。(植物飲品)製造商應標注該產品不適於維生素C攝入不足的嬰兒飲用。」維多利亞博士還說,醫生在建議母親給一歲以下嬰兒餵植物飲品來替代母乳或配方奶粉時,應該格外小心。

報告也解釋說,一般的嬰兒配方都會強化維生素和營養元素,但這名嬰兒先前食用的配方中,維生素C、D、鈣、鐵和鋅都含量不足。

延伸閱讀:嬰兒壞血病的發生與預防 

維生素C(也稱為抗壞血酸)是人體合成膠原蛋白所必不可少的營養,膠原蛋白存在於在皮膚、血管、骨骼和軟骨等不同類型的組織中。嚴重缺乏維生素C,可能導致肌肉和關節疼痛、疲倦、皮膚出現斑點和出血點、牙齦出血腫脹等多種症狀,這就是壞血病。

嬰兒的壞血病又稱巴洛氏病,使用瓶裝奶餵飼嬰兒,由於巴斯德消毒法破壞了牛奶所含的維他命C,嬰兒就有機會罹患壞血病,所以最好是母乳餵養。

英國營養學會還指出,嬰兒六個月大以後,無論是母乳還是配方牛奶,都不足以滿足其成長需要,應加進固體食物以補充維生素A、C和D。 

via

壞血症和敗血症有哪裡不同?
敗血病:是傷口發膿受細菌感染細菌會流入血中 ,造成發燒頭痛肌肉痛關結痛。
壞血病:是維生素C不足牙齦腫脹流血牙齒脫落 

敗血症是一種迅速惡化、威脅生命 的感染。其造成的原因主要是身體某些部 位的細菌感染,像是腹部、泌尿道、肺部、骨骼和中樞神經系統, 其細菌擴 散至血液 。這時,人體內被細菌大量侵入,並且免疫能力不足,造成細菌大 量在血液內繁殖,並且產生毒素,使人體各器官功能損害, 嚴重者造成各器 官衰竭及休克狀態。發生敗血症時,身體控制凝血和出血的系統,及其他一 些器官系統都會衰竭,造成休克和死亡。

常好發在抵抗力不足的病人身上,如老人,愛滋病或癌症患者

壞血病是因缺乏維生素C而引起的一種疾病。 以前常常發生在早期的水手身 
上,他們遠離家鄉,因缺乏新鮮的食物而罹患壞血病。壞血病成因是體內缺 
乏維生素C,身體就不能製造足夠的肌原蛋白,因為血管及皮膚缺乏足夠的肌 
原蛋白,血管壁出現縫隙,血液不停流出來。 壞血病的症狀開始是肌肉酸 
痛,然後全身無力,關節酸痛,身體只要輕微移動就痛的不能呼吸。皮膚會 
看起來黃黃的,色澤灰暗,心理變得很悲觀,牙齦不停流血,牙齒一顆顆掉 
下來。在病發後幾週內,因為大量體內出血,會引發肺及腎臟的衰竭,導致 
死亡。  

資訊來源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保護兒少不是口號 共同守護發揮預防效果家扶基金會日前公布十大兒保新聞,期盼藉由回顧喚起社會大眾對兒少安全的重視,但卻在同一日竟發生2名兒少遭母親強制剝奪生命的案件,令人不勝噓唏!兒少安全 家長責無旁貸根據家扶基金會統計發現,今年1~11月的兒保新聞事件已有8件家長殺子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40歲的張太太,長期旅居英國,因頸部出現腫塊已達二年的時間,在當地求診時,被診斷罹患甲狀腺結節。因擔心病情惡化,加上英國沒有體表無疤痕甲狀腺切除術,因此特地前來台灣尋求診療。經頸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婦人左側甲狀腺長了一顆直徑約4公分的結節,進一步細針穿刺結果為濾泡腺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糖尿病患冬至吃湯圓淺嘗則止每逢冬至,大家立即想到的就是祭祖、吃湯圓,象徵著一家圓滿團圓、添歲數的大日子。但湯圓由升糖指數偏高的糯米製成,糖尿病友到底該怎麼吃才安心?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在糖尿病病友會中發揮創意,教作高纖蔬果養生鹹湯圓,讓大家安心健康吃湯圓,美味不打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般健康檢查主要檢測空腹血糖值,讓許多人以為只要降低空腹血糖就能高枕無憂。然而人處於飯後的時間比空腹長,更需要注意飯後血糖。1名70多歲的阿公空腹血糖未超標,糖化血色素卻一直降不下來,原來阿公雖然減少飯量,飯後卻吃好幾種水果,導致飯後血糖飆高。調整後配合藥物治療,血糖才穩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