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無肛症非詛咒! 醫籲勿邊緣化小病童

無肛症非詛咒! 醫籲勿邊緣化小病童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日前傳出有婦女在懷孕期間做了八次產檢,產檢結果也都正常,卻產出缺雙手及右腳的案例,讓許多準媽媽對產檢的必要性與準確性失去信心,對此,醫事審議委員會認為,雖然婦人生產前接受醫院超音波檢查,以目前醫學技術,超音波診斷出胎兒肢體異常比例不高,建議可做更高階的檢查。產前超音波或3D超音波可使「先天性畸形」早期診斷,如先天性橫隔膜疝氣、腹裂畸形等。

但「無肛症」就是其中的漏網之魚,通常要等出生後才能確診。一旦確診後,整個家庭因新生兒的喜悅蕩然無存,父母親當場情緒崩潰的比比皆是。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外科張嘉麟醫師表示,『無肛症』發生原因至今仍不明,亦無證據顯示與遺傳、懷孕期間用藥有關,發生率約四千分之一。以去年馬寶寶出生人數為21萬人來計算,應約有50名無肛症寶寶。

張嘉麟醫師說,無肛症可分為「高位與低位」,簡單的說,越高位可能合併其他器官異常機率就越高,如脊椎問題、食道閉鎖合併氣管食道廔管、腎臟缺失、心室中膈缺損、尿道下裂、隱睪或多指等,通常也代表肛門直腸重建術後大小便失禁的機會越大。又因肛門附近的肌肉神經功能也較差,無法控制大小便。

而低位無肛症合併其他器官異常機率較低,肛門附近的肌肉神經功能也越接近於常人,肛門重建術後頂多合併便秘,使用食物或藥物療法可改善。

張嘉麟醫師說明,臨床上,高位無肛症需三階段手術治療,在某些適當情況下,可以腹腔鏡施行一次性手術治療;而低位無肛症通常僅需一次後矢狀肛門直腸重建術即可。

張嘉麟醫師呼籲,目前無肛症是最常被社會大眾忽略的先天性重大疾病,因開刀矯正後並不會有明顯外觀上的異常,但是卻會有家庭、學習、工作及社會上的適應困難,許多人認為無肛症是一種詛咒,但醫師說,無肛症是一種生長異常,與詛咒無關,反而應多給予關懷與理解,避免病患被邊緣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707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雞蛋是最佳能量來源,有人每天早餐都要吃1顆雞蛋,甚至1天好幾顆,不過,研究發現,每天吃1顆以上雞蛋,將增加糖尿病風險。台北馬偕資深營養師趙強表示,雞蛋與健康風險之間的關鍵在於料理方式,水煮少油,一定必炒煎等多油烹調來的健康,如果膽固醇正常,1天1至2顆蛋是沒問題的。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大家一定都聽過PM2.5(細懸浮微粒,直徑小於2.5μm),那有聽過奈米微粒(直徑小於100nm=0.1μm)嗎?奈米粒子因為體積極微小而產生了新的物理特性,被廣泛運用在生活各項用品當中,從電子產品到醫療保健產品、食品、紡織品、運動裝備、衛浴產品、家用產品等,奈米技術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雖已入秋,天氣仍居高不下,每個人都擔心自己身上發出異味,除了尷尬之外,也令人有種不衛生的感覺;尤其男性朋友若是因為包皮過長或是有包莖問題,皮脂腺的分泌物若沒有清洗乾淨,就很容易散發出濃濃的異味。 博恩泌尿診所院長許世昌表示,包皮的皮脂腺會分泌出1種帶有臭味的白色分泌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63歲C先生,5年前診斷大腸直腸癌,接受手術後有發生淋巴結復發,經歷化療及放射線治療,近來又發現癌症有肺部轉移,因為肺轉移性腫瘤無法進行手術切除,且對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等多種藥物均已經產生抗藥性,加上血液腫瘤指數一直增加,肺部癌細胞也持續惡化中,在得知奇美醫學中心有「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