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火氣大,一定是肝的問題?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文章出處:魅麗雜誌117期 2017/06

火氣大,一定是肝的問題?

火氣大,一定是肝的問題?

消火氣 一按就通

好好睡覺養肝,飲食清淡養脾,多食用白色食物養肺,加上簡單的穴道指壓,只要動動手指頭,就能舒壓降火氣,養顏又美容。

常聽人說火氣大,容易口臭、便秘、冒痘,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咎於肝火的問題,其實在中醫養生觀點中,當我們飲食作息不平衡時,不同的臟腑都有可能上火。從日常的生活中,稍微留心,就能觀察得到五臟六腑想跟你說的話。容易焦慮易怒,或許是肝開始拉警報。「脾」氣好不好,聞口氣就知道。想改善皮膚問題,就從養肺開始。

火氣大,一定是肝的問題?

肝火旺  易發怒

中醫認為肝的功能是「主疏泄、調暢氣機」,當肝火旺時,氣血就會不順,容易暴躁動怒。「肝開竅於目」如果最近眼睛容易乾澀,或是眼睛中血絲密布的時候,代表肝火偏旺,大部分引起肝火是來自睡眠問題,經常熬夜的人一定會導致肝火大增。想要改善,一定要調整睡眠,不要熬夜,讓肝火平和一點。

太沖穴  疏肝理氣

太沖穴位於腳背上,約在腳的大拇指和第二腳指指縫間,往上約一寸處。可以沿著指縫往腳背按壓,肝火比較旺的人,壓到這個位置會有明顯地疼痛感,越痛代表肝火越重。按摩前可以先熱水泡腳十分鐘,再由下往上推揉三分鐘。時常按揉太沖穴,可以疏肝理氣,降低多餘的肝火。

 

【《魅麗雜誌117期/六月號》。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魅麗雜誌》官網;《魅麗雜誌》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防疫方向接下來究竟要「與病毒共存」還是「繼續清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0)日表示,目前一切以控制疫情為前提,若疫情進一步變化需要與病毒共存也要有縝密計畫,不是只有一句話,需要精密計算跟計畫在,而我們現在仍朝清零方向努力,這也是一線人員非常辛苦的...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下午公布國內新增3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3例本土個案及2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引發關注的是,除了桃園衍生的相關群聚個案之外,高雄突然爆出一起不明感染源的一家三口確診,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都...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因為Omicron入侵社區,個案連日爆不停,儘管不打算禁內用跟升三級,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下午仍公布新一波的加嚴措施,自1月21日起,民眾前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及特種咖啡茶室、夜店...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U.S.FDA天天五蔬果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健康原則,蔬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植化素等。但是,忙碌的你是否用對方法清洗?小心,沒有清洗乾淨恐怕會吃進隱形有害物質!美國FDA規劃七個清洗步驟,讓蔬果可以安心無虞的食入口中,快點CHECK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